第二百九十七章 如愿以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可能真遮蔽了理论界的视界。中国社会的当下繁荣,也似乎使忙忙碌碌的中国经济学人没有时间来反思经济学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这样一个“形而上”的问题。
看完田大教授送来的“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对经济学不是很有研究的乔伟,这才意识到经济学并不是一门像数学和物理那样的精密科学,而应该是处理人类内省、动机、预期和价值等问题的“道德科学”。
总之,对经济学的整体把握,就是经济学的哲学。而像几何学家那样致力于证明定理、推导结论的经济学,说白了只是经济学的方***。
可以想象,刨去“盛世危言”升级版的内容不谈,其本身的立足点都可能引起经济学界的轩然大波。更何况他们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系统分析、博弈论等方法,居然推理出如果再不当机立断地进行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体制改革,十五至二十年内,将会出现二十六个可能以及十二个必然出现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二十六个可能,十二个必然,这让在任的和卸任的中央首长把脸往哪儿搁?乔伟的头都大了,真不知道该不该把这份忧国忧民的万言书上呈。可对于刚上任东海省委副***的他而言,又不能让田大教授以及他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失望。
毕竟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棵篱笆三个桩,在这个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大环境里,他还是需要一个能给他出谋划策的幕僚团队。要不然他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支持田大教授,研究这个备受争议的课题了。
正因为如此,谨小慎微的乔伟并没有一口拒绝,更没有直接去中南海,而是先赶往西山别墅,向一位对经济学颇有研究的老前辈征求意见。
老前辈整整看了两个多小时,才摘下老花镜,一边按摩着发涨的双眼,一边若有所思地说道:“观点很独到,并不是无的放矢,看得出他们的确下了一番功夫。尤其是这个让人口红利延长十年的建议,很值得研究。”
“陈伯伯,您老的意思是?”乔伟连忙坐直了身体,急不可耐地问道。
“虽然这样的前瞻性研究没有经过数据检验,相当于没有经过临床实验就大批生产某种新药,具有很大的风险。但并不意味着这种推理方式无用,因为它至少告诉我们还存在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老前辈端起茶杯呷了一口,继续说道:“事实上我思考过中国经济之未来及其崩溃的可能性,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