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智利安托法加斯塔港西北二百海里。
俄国商船亚罗夫尔斯基号。
船长尼古拉?亚罗夫尔斯基叼着烟斗,看着水手们在甲板上忙碌,很是悠闲。
看着张满帆的三座巨桅,亚罗夫尔斯基不禁洋洋自得。
这是一艘钢制龙骨的蒸汽帆船,排水量高达三千五百吨。亚罗夫尔斯基对自己的创意满意极了。太平洋上,虽然有些岛屿,但基本上都缺乏加美站,而夏季强劲的东南季风却是一个强有力的帮手,可以推动着有些古老色彩的帆船如同离弦之箭一般飞驰。
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尽管煤炭价格有所下跌,但低迷的国际贸易终于导致了运力过剩,运费大跌。虽然俄国扩军备战的努力导致对智利硝石矿的需求暴增,但跑这条路线的汽船船主依然悲哀地发现,低迷的运费导致他们一年到头也难以获利。反倒是风帆动力的机帆船依靠着季风的推动,可以极大地节约煤炭,几年的运输跑下来,亚罗夫尔斯基已经成了太平洋上众多同行羡慕的对象,很多人也纷纷购买类似的机帆船,为沙皇陛下的军队运输宝贵的南美硝石。
这一次,他把几年来航运赚的钱都投了下来,自己购买了玉米,伏特加,俄罗斯鱼子酱和西伯利亚的上好木材运到南美,卖出了好价钱,并且换来了二千吨智利硝石,其中有四百吨是他个人自掏腰包,而非客户的订单。此外,他还载运了足够海上三个多月消耗的食水,上好的南美雪茄,烟草,葡萄酒,南美蔗糖,这些除了船员自己的消耗外,还包括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俄国军需官通过商行的订货。蔗糖是重要的军需物资,而上好的南美雪茄和烟草,则是军官们的最爱。
亚罗夫尔斯基看着天边的海鸥,不自禁地回忆起安托法加斯塔港那两个日本ji女在床上的媚态,心头更是火热。
最多三个月,他们就可以抵达日本的函馆,随后就可以直奔符拉迪沃斯托克。现在西伯利亚战事据说非常紧张,这些硝石矿肯定可以卖个好价钱,这一趟走下来,恐怕要超过往年一年的获利。冬天太平洋上又是东北季风,正好顺风到南美,再跑一趟,顺便越东,然后再乘着季风回到俄国,再跑几趟,应该就可以在伏尔加河畔买一座大大的农场和牧场,再捐个贵族的爵位,亚罗夫尔斯基的家号就可以流传下去了。
真希望战争可以一直打下去,这样的好日子如果能一直持续下去……
亚罗夫尔斯基船长按了按头上的船长帽,深深地吸了一口烟斗,缓缓吐出,心头畅快极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