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此时的言语,王韶毫不怀疑其中的诚意,至少在普鲁士一统德国之前,双方保持友好关系是一种双赢,至于普鲁士统一德国后,双方关系如何发展,那只有到时候再看。
对这次接见,双方无疑都给对方留下深刻的映像,俾斯麦果然如同传记中描述的那样,即性格粗野,又不泛狡猾,看上去直言不讳,只是却三番五次的暗示欧洲各国对远东的威胁。
当然,作为一国宰相,又有着杰出外交才能之人,俾斯麦无论如何也不是只靠自己的粗野就能成功,事实上,俾斯麦对于外交的处理相当圆滑。为了统一德国,普鲁士先后发动三次战争,第一次是普丹战争,第二次是普奥战争,第三次是普法战争,
由易到难,普鲁士在统一德国的过程中却从没有与二个以上的国家战斗,始终只击败了它想击败的国家就赢得了胜利,而且每次战争还都是让对方忍无可忍,先期挑起来的,这种外交手段不仅仅是狡猾,简直是可怕。
俾斯麦虽然对大汉提出诸多批评,通过这些天的走访,对于大汉的潜力却是暗暗心惊,目前汉军控制的区域已经比整个德意志数倍还大,人口更是和欧洲相当,而且这只是汉军一部分而已,北方鞋靶人统治的人口、土地更多,一旦汉军统一,更非普鲁士能比。或许到时整个欧洲真的会在远东这个强国面前战栗。
他虽然没有到过鞋靶人的地盘,只是却深知以鞋靶人以前表现出来的实力,不可能阻止汉军绕一,而普鲁士的统一却是遥遥无期,这让俾斯麦心中暗自心焦,也更坚定了他暂时留在远东的决心,或许可以看到远东这个强国的统一战争。
此后,王韶又召见了俾斯麦几次,两人每次都相谈甚欢,许多意见两人都不谋而合,让两人大起知己之感。
受俾斯麦讲话的刺激,王韶重新向教育部门追加了一千万元经费,使得今年教育经费一下子增加到三千四百万元,让杨春海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花钱了。
经过这几年大力办学,如今大汉已经建立起一万五千余所官学,在校学生上升到百万人左右,教师三万余人,固定经费需要一千二万,今年一下子多出一千二百万,杨春海本来打算再建五千所学校,招收五十万学生,加上培训万名左右的教师,这样大概差不多可以花完,可是一下子又多一千万,他就是想再建学校也没有那么多老师可用,马上培训也来不及。
最终,还是王韶直接给他支了一个招,这一千万,一百万用来资助学生到欧洲留学,二百万再筹建两所大学和办十所技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