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飞行团在奇袭广州机场后很快回到了重庆,浮空基地重新成为空军经济管理局局长何俊才的旗舰,只有在浮空基地上,何俊才才能保证足够的安全。
虽然在这个月,苏联跟日本签订了中立条约,苏联撤回了几乎全部的援华战斗人员,停止了军事物资的供应。南斯拉夫和希腊投降了轴心国。不过似乎这一切并没有影响到中国的抗战形势,经过4个月的沉寂,不但陆军打了一个打胜仗,空军还独立地打出了两个漂亮的大仗。
不过从后勤的角度来讲,苏联停止了对中国的军事援助后,中国损失的飞机的补给以及损坏零部件的更换长期还是存在问题的。身为空军的当家人,何俊才自然需要应对这些问题。于是在4月28日这天,他来到了成都的第三飞机制造厂。
原来冷冷清清的试飞场上热闹非凡,厂方将简易的试飞场打扮得漂漂亮亮,一些彩旗插在试飞场边的黄土上,随风飘扬。在观礼台的位置搭了一个小棚子,刚好能遮挡越来越厉害的阳光。今天除了何俊才带着经济管理局的一帮人来以外,装备部黄光锐,以及第四飞行团第四大队大队长王远波和数名飞行员也来到了这里。
今天这里举行的是首批歼三“野马”战斗机(仿美国的p-51g)的验收仪式。从去年底试飞完毕后,第三飞机制造厂就调集资源开始了歼三“野马”战斗机机体和其他配套装备的生产和组装工作。4月初,由贵州大定的中央第一发动机制造厂生产出来的第一批30台灰背隼发动机抵达了成都,于是第三飞机制造厂开始组装整机。
经过性能的测试,第一批由中国自己生产的发动机在性能和稳定性上稍弱于从英国引入的10台原装发动机,换句话说就是还有提高的空间。但这对中央第一发动机制造厂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这可能是中国第一次生产出航空用的发动机,甚至说是第一次生产出发动机,这可是飞机制造中最有技术含量的工作,甚至在后世中国的喷气式发动机还不能自产呢。
黄光锐,这个中国最早的王牌飞行员,最早的飞机工业缔造者之一,在试飞场上抚摸着歼三“野马”战斗机那漂亮流线型的机体和螺旋桨,登上帮助台仔细查看了发动机和机体连接的铆钉,发动机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没想到啊,没想到。”黄光锐眼眶都湿润了,“我们国家也能自行设计和制造战斗机了。”。黄光锐幼年时随父亲去美国,16岁时学习飞行。1922年底,黄光锐携带飞机器材回国,任大元帅府航空局航空队队长。1923年7月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