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三章东线战场
于是随着邓青和易剑光两人生意的越来越大,市场上充斥了各种批次的假钞,这两人隐然才是日战区的中央银行行长,控制着整个货币的容量,无论是汪精卫、周佛海还是他们头顶的日本人都没有多少办法,原本设计为掠夺的军票和中储券失去了效用,日伪的经济变得紧张了起来。日本人不得已勒紧裤腰带从国内运送来各种物资,企图挽救这两种货币的面值,不过收效甚微,反而造成了大量的物资转移到国民政府手中。
1942年已经过了一半,虽然在中国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东南亚、太平洋和欧洲地区,这次世界大战正在往愈演愈烈的方向发展。[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在东线的战场上,苏联苦苦地抵抗住了德军的进攻,去年冬天莫斯科之围解了。在最后的时刻,希勒特终于同意了暂停进攻,退到后面的坚固阵地中转入防御,等到春天来临后再说。利用公路、铁路和空中航线抵达的各种物资,特别是防寒物资和低温润滑油使得德军并没有遭到历史上那么严重的损失。在德军主动撤退后,苏军虽然组织了几次追击,但都被严阵以待的德军击退。
值得一提的是,德军利用两部卡车组成的移动雷达指挥站在其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种系统只需要10分钟就可以开机工作,所以即使在行进中,德军也能侦查到苏军来袭的轰炸机。这样一来,苏军越来越多的新式轰炸机并没有在德军性能越来越好的战斗机面前占到便宜,反而被击落许多。德军停止了对莫斯科的空袭后,组织轰炸机联队对苏军已经转移到东面的各种飞机和坦克制造厂进行了战略轰炸。虽然德军没有大型的轰炸机,但是性能良好的中型轰炸机还是很好地完成了这个工作,这使得苏军的装备生产速度大大受到影响。
而在列宁格勒,苏军的情况更加糟糕。这个十月**的发源地,苏联的第二大城市一开始就被希特勒列为跟莫斯科同等重要的目标。这是因为列宁格勒不仅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而且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也异常重要。
列宁格勒是苏联最大的工业中心和第二大交通枢纽,共有十条铁路线贯穿其间,其中十月铁路线把列宁格勒同莫斯科和苏联其他些经济地区联结在一起。同时,它还是波罗的海的一大重要港口,是苏联的红旗波罗的海舰队的重要基地。
在希特勒的对苏战略中,最初是以夺取列宁格勒为主要目标,这样即可以取得整个波罗的海的控制权,并与芬兰军队会合。此外。瑞典的铁矿沙才能畅通无阻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