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新德里会谈
之所以杜鲁门愿意参与到中国和英国的事务之间,一个原因是中国的地面进攻一旦展开,将对日军南方军的局面造成更大的困难,二来是孙科果断地答应了派遣空军加入对日本本土的大轰炸之中。之前中国人的轰炸成功迫使日军撤出了中国大陆,杜鲁门以及美军司令部对中国空军加入轰炸后效果非常的期望。
当然,在会议上并没有提到中国要求获得日本投降后的联合舰队、民用运输船,就像并没有提到对战后日本的缴获和惩罚一样。不过这一切在另外一份中美密约中予以了规定,孙科和杜鲁门在其上进行了签署,这份密约的保密年限达到了80年。有了这份密约,才使得孙科同意向东南亚和日本本土派兵。
在这份中美密约中,甚至杜鲁门还认可了缅甸和新加坡是属于中国的势力范围。由于可想而知这个问题必然会得到丘吉尔的坚决反对,即使丘吉尔个人同意,他的议会也不会同意的,所以这个信息也没有对外公布。还好孙科只是要求以密约的方式请杜鲁门予以确认,这使得会议能够继续下去。至于中国人怎么从英国人手中得到这些土地,那就是中国人自己的问题了,到时候美国不表示反对就是。
而另外一个方向,孙科的行为就显得有一些无偿,而被援助的人竟然还不领情。对于西伯利亚战场,孙科同意了杜鲁门的建议,愿意派兵近期从蒙古出发进攻西伯利亚的关东军,以帮助苏联恢复国土。不过斯大林却对这个决议跳起了八丈高,他坚决反对中国进入“苏联”的土地,因为他深刻的知道,这一大片土地的来历,而中国,现在已经不想原来那样让人“省心”了。
如果让中国人进入西伯利亚,那么恐怕是前脚驱狼,后面入虎。相比注定会遭到失败的日本人,作为战胜者一方的中国恐怕才是苏联的心腹大患。所以斯大林宁愿让西伯利亚处于日军的统治中,也不愿意中国出兵帮忙。这个时候的日本已经失去了继续进攻的力量,对苏联的兵力牵制其实不多。
不过杜鲁门却很坚持快速地打败日本人,应该在南、中、北三管齐下。随后苏联代表团由于无法与其他国家达成一致,在斯大林的带领下愤然离去,让刚刚美国的代总统杜鲁门感到非常的脸上无光,因为这一次的会议是杜鲁门主持的。不过孙科和丘吉尔安慰了杜鲁门,随后还将戴高乐拉了进来,这样在6月20日,中英美法四国达成了对盟军下一步作战计划的路线图。并且在会议的最后一天,中英美法四国还对战后成立一个名为“联合国”的权利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