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温玉满怀(第1页)

更新时间:2011-06-25

虽然年少就被迫离家,并且以风水师为业四处漂流,但离渊并未丢掉自己祖传的技艺,“印沽斋”也传承了百十年的光景,期间古老相传的古玩修复手段自是独具一格,‘粘合制作双面影画’离渊虽算不得精通,但这影画的技艺,也算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一种,自小离渊就得到离承谷的悉心传授了。

其实在中国一些文化传承中,古玩门类很多,有金石甲骨、铜器、字画碑帖、玉器、陶瓷、砚章文房、丝织品、竹木角牙等等列别,修复手段各不相同,离渊的父亲离承谷干了一辈子古玩,也不敢说能够将上述的手段拿的下来,更何况是半路换行的离渊了,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举一反三的名目离渊懂得,不说精妙异常,触类旁通也算是古玩家族所掌握的。

在传统保护文物手法中,但大体上是分为纺品织补与字画装裱,织补,织补在古代丝织工艺品修复中是最重要的手段,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手段,这样的高超技艺有时候连离渊也是佩服莫及。

上世纪的民国时期,江南苏绣曾经出现了一副六米见宽十八米长的丝绸之路锦帛画卷。众所周知,织布机的幅面有多大,生产出来的布料就有多宽,想制成更大的纺织品就得通过缝接,哪怕装饰的再好也能看出来。但是苏绣的这幅—丝绸之路却没有丝毫的缝接痕迹,就是一整块布,花色图案浑然一体,正是织补的效用。

至于装裱的故事就更多了。晚清时期紫禁城里的太监偷皇家收藏的字画,这种盗宫中之物在那时候算是杀头之罪,自然不可能整幅带出来,这些太监则是将画纸揭下、撕碎、揉乱,看上去就是分辨不清的废纸,混在垃圾中运出宫。然后找到字画店的装裱高手,可以重新装裱修复如初,就算有细微的缺损之处,可以用同样纹质的宣纸补绘,看不出痕迹来。

技巧虽多但是也不算难,这影画说复杂也是复杂的,但是说简单也相当的简单,其实就如同平日里的手机贴膜一般,所不同的是,影画用的是传承精妙的装裱手段而已,离渊现在要做的事情,只需要将那《惊涛观澜》字画的后边宣纸去掉三层,而那也需要将那《风水山河图》前面的保护蜡纸以及五六层隔绝湿气的宣纸,都要用手法清洗掉,然后将二者粘合,再封上蜡纸,重现装裱在立轴的主体上。

这般过程说起来很容易,但是真正动手做的时候,耗费的精力超出想象,普通绘画的宣纸也就一毫米的厚度,就算是加上装裱主体及蜡纸的厚度,也超不过三毫米的样子,而这宣纸上揭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