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四章 难道日头真的从西边出来了?(第1页)

趁着殿中的小黄门跟了去拿璃瓶的时候,徐国绪细细的询问了殿中所发生事情的经过,这一听倒让他吸了口凉气:二郎这个宣德郎得来得实在是险之又险,若不是臭老酸话重了点引起朝臣们无端猜疑,若不是陛下为了安群臣们的心,若不是群臣们劝阻慢了那么一点点,若不是陛下急于还众大臣一个颜色看看,恐怕二郎现在最多只能得个九品左右的官,最大可能还是流外二郎实在是好福气,可以说,只要这前面诸多若不是中有一个哪怕生出一点点差池,结果就天差地别了

“只是这宣德郎也太小了些,以二郎的功劳,给个六品也不为过”徐国绪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就嘟哝开了

“徐少监,您说以宣德郎的功劳,给个六品也不为过?”跟在徐国绪近前的宦官惊疑道

“某这么说了么?”徐国绪一下被惊醒了,冷汗嗖的下就窜了出来,宦官不能胡乱议论朝政,这是铁律等到定神一看说话的是自己的心腹之人,一个名唤小六子的,这才安心下来,转头看看,那些殿里出来的和临时从殿外拉来的小黄门们都距离自己五六步跟着呢,这才放心下来,“嘘此话不可乱说,某没说过这话”

“某只听的少监说过宣德郎功劳大,旁的没听到什么”小六子也是个机灵角色,一听就知道什么话该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是啊,不过有些功劳,不可为外人道也,也罢,从今往后,若是某家有什么不便利的,你就代某家常去林府走动走动”徐国绪说的不可为外人道的功劳主要指的就是烧璃法,这要给内府省下多少钱啊?烧璃法他是知道的,不用再去开石英矿千里迢迢的运来,烧起来又省时又省工,烧得的璃器还大,粗算下来,一年最起码能省下十几万贯,足足抵得上一个普通豪门的全部身家,你说这功劳大不大?如今天下刚太平没多久,百业刚兴,整个大唐一年的赋税收入也不过几百万贯而已,分到内府的也就那么可怜的几十万贯,哪里够用

既然这心腹听到了自家说的话,少不得总要许他点好处,拉紧了,封了他的口才是,最好的封口那自然就是常带他们去林府蹭蹭饭了作为宦官,人根已去,传宗接代早已无望,那么剩下的无非就是个吃穿二字了,可以说,对宦官来讲,吃的诱惑比起黄白之物来说,那可大多了钱财么,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又没后代可以继承,要那么多有什么用?还不如多吃点好的,填自己肚子里的东西那才是真材实料,而宫内宦官的伙食虽然比之于寻常人家那是好上几倍,但能跟酒楼里的比么?能跟建林酒楼的比么?能跟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