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徐国绪那有了好消息传来,他回去翻名册后,还真给他找到了两个烧璃的匠人,这两人还是师徒,因为师傅长年在炉火边劳作,受火邪所侵,再也无法劳力,因此便辞工回家养病,师傅又是无儿无女的,徒弟便也辞工回家照料师傅。只是碰到个难题,按制,在内府的工匠是不得随意离开长安的,即便是辞工后也必须时时去当地衙门报备。那么这师徒俩也就只能在长安呆着了,而王况是要带工匠去建安的,看来只能从前朝工匠中想办法。
但是,即便是找到工匠回到建安,加上建窑,试窑等的时间,怕是也来不及,所以王况想清楚后就不再着急,大不了,今年的璃罐从长安运去就是。人,可以慢慢找。
王况只知道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石英砂,石灰石等,但具体配比早就已经忘得一干二净,而且窑要怎么建他也并不大清楚,自然就全交给程处默他们处理,自己只管要璃瓦就是,只管结果,不管过程。
本来刚开始的时候,徐国绪是准备让内府局来烧造王况所需要的璃瓦的,可王况秋霜前就要回建安去,因此没有王况在,今冬肯定是没法种出蔬菜来,若是调用了内府局的资源,又没成果,徐国绪担不起这个后果,所以,从利益最大化上来考虑,还是自己烧造更为合适。等到真的在冬天种出菜蔬了,再去请功也来得及,而且,又造成了既成事实,皇上也不好再和程处默他们抢果子。
因此现在程处默他们的任务很简单,就是烧造出足够的璃瓦和璃罐运到建安,由王况在建安先种出菜蔬来,然后再将人手派回长安盖大棚种菜蔬。等到明年冬天才能献上,在此之前,一切都要保密。
不过王况也给他们先打了预防针,先是璃瓦的烧造并不是那么容易,这就决定了即便大棚盖好了,也盖不了多大面积,而且成本高就决定了种出来的菜价格高,没几个人能吃得起,只能走奇货可居的路子,面向的就是那些豪门大阀和商贾巨富。这不免让原本想大干一场的程处默有点失望,还是秦怀玉想得开:“有冬天献菜之功就已经很不错了,做人莫太贪。”这话说得很有点老秦与世无争的性子。
至于林家,能搭上国公就很高兴了,他们才不管这个赚不赚钱。因此除了钱财按需拨付外,其余不再过问。就是想过问,也没这个胆啊,都说宰相门前七品官,他们可没敢想着在这里面有什么言权,再说了,不还有王况在里面么,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其实林小娘子给王况的字条上就是很简单的几个字:言之有物。
也是王况自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