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看e^看第四三二章用皇庄做试验
既然时间这道坎想要迈过去是无比的困难,王况也就不再愁苦这个问题,总的来说,他已经做了许多,光是耕种法和番薯的补充,已经提前了至少几十年让天下百姓填饱了肚子,不必再每日为了吃而奔波忙碌请牢记
人心都是不足的,尽管那些和知足常乐这个意思相近的警语是常被人挂在嘴边,但真正能做到的很少,随着目标一步步的完成,人们往往又会给自己提出一个高的目标,这是好事,社会的发展,正是由这些不足推动的,如果真的能够人人做到后世理解的“知足常乐”,那么人类离灭亡也不远了
什么才是真正的知足常乐?在王况看来,这个“足”指的应该是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的满足,也就是说,认清了自己有多大的能力,如果目标达到了或者接近了这个能力所能达到的极限,那么就可以满足了,如果达不到,就应该去争取,知足常乐是提倡人们量力而为,而不是后世被人曲解了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那种阿q心态而这个“足”的标准应该是随着自身能力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着的,是告诫人们你只能吃两碗饭的量,千万不要硬撑着吃下四碗饭,那是要被撑死的
认清了这一点,那么只需要朝廷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内加以正确的引导,社会的发展度肯定是飞快的,社会的发展有个摩尔定律,具体内容王况不知道,只知道大意是发展度是有个加度的,而这个加度的值是一直在变大的,前提,当然是在没有负面影响之下
当不能吃饱的情况下,人们通常渴望的就是,要能吃一顿饱饭,那就满足了而当肚子问题不愁了的时候,人们就会想,要吃能穿的暖和了就满足了,而当温饱都解决了,那么住的问题也就提上了日程,而等住的问题解决了,就又会开始考虑到要吃得好的问题和精神层面的问题,然后是穿得好,然后是住得好,然后是行得好,然后是……,如此往复循环,要求越来越多,也就是需求越来越多,那么就会促使人们不自觉的往有所需的方面去从事生产
摸清规律就好办事,王况心中已经隐隐有了计划,所缺的就是吃螃蟹的人和能吃的螃蟹,只要这两个都有,跟风的人保证不会少
再有几天,王凌就要回建安赴任,早在王况到长安后的第二天,长孙皇后就让人捎了话来,说是让陈丫儿及林颖芝她们带着小一辈的进宫去一趟,尤其是点了小王晟的名只是王况忙着带王凌去认门,然后又忙着接待回访的客人,林颖芝她们自然就要接待女眷,也就一直拖延着没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