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七章 王况的阳谋(第1页)

第三二七章王况的阳谋

听完王冼的解释,林老太爷哼了一声:“三郎你这话颇有漏洞,刚还说想让万俟老六接小梅关,怎么又想到让他去当县尉了?难不成竟有两个万俟老六不成?”

“阿翁,其实,做小梅关令和当建东县尉可没冲突,难道一个县就必须得有县尉么?建安县以前不也没县尉么?不都是后来才补上的?在有县尉前,这县尉和主簿可都是大兄一人”王冼笑了,不无狡诈,能让林老太爷这个人精一时的因为林荃淼的光明前程而乱了方寸,也是一个成就

确实,一个县刚成立,不可能一下就把官职配齐了,那么小的地方,人口不多,两三个人就能干完的活,未必需要四五个人来干,县初立时,只需要有个县令再加个能牵制县令的县丞就够了,等到事务繁多之后,则可再将主簿和县尉慢慢补齐了

就现在大唐的许多下县里,许多职位都是其他人兼任的下县穷困,而且又多处于偏远之地,人口稀少,事务也少,不必要设立那么多人,这是其一;其二则是在王况来之前,下县县令基本都是属于那种放逐的地位,到了一个偏远下县,你就别想有什么出头之日了,黄进元就是一个例子,而林明,因为朝中无人,自然也就只能到建安来,还好林家之前没得罪什么人,所以还捞了个州治所的县令当当,至于岑余子,只靠慎家支持,人脉不如林家,所以就被分到了唐兴

既然是放逐之地,那些有点背景的就都不愿意去了,有的人甚至到了地方,干脆,连仕途也不要了,挂印辞官而去了所以,现在在大唐许多地方,官员配备是根本不全的,也只有建州恐怕是个特例,在各县当初还是下县的时候,一个月之内,所有的空缺全部被填得满当当的,和其他州人人怕去形成鲜明的对比

林老太爷也是关心则乱,被王冼这么一说,就回过味来,先把万俟老六安排在小梅关锻炼锻炼,熟悉了一应的事务后,再调到建东去,做起事来自然也就能得心应手,而且,在小梅关的时候,还可以和林荃淼在小梅关扶起来的自己人磨合磨合,一票人马,到时候直接拉到建东就能用

严格说起来,建东即便是设了县,也是应该介于军和县之间偏向军一点的,但因其又有图虎那一族人在,实行严格的军事管理恐怕会伤了他们的心,人家都自由惯了的,你突然一来,就要让人严格的遵守你的军法也太说不过去,他们又不是被攻打下来的,而是自愿回归,所以就必须得照顾他们的情绪

因此上,用了大陆上的县制来套是最合适不过的,而且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