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年(197)春二月,曹操点兵十五万,以夏侯惇为前锋,荀彧为谋士,领大将秦琼于禁许褚典韦乐进,兵进宛城。留荀攸郭嘉程昱夏侯渊曹仁曹洪守许昌,以备吕布。——《魏武本纪》
宛城太守府,厅堂中,一炉熏烟缓缓飘升,将厅堂中的一切衬的飘渺起来,颇有些仙境意味。然而,不时响起的脚步声很显然打破了这种氛围。脚步声时快时慢,时重时轻,显得踱步之人心绪不宁,徘徊不定。
吱呀一声门打开了,一个校尉模样的人快步走了起来,拱手道:“主公,探马来报,曹操大军十五万兵进宛城,其前锋夏侯惇领军三万已经到了淯水畔瓜里津渡口下寨,并将河上三道桥梁占据,兵分两岸驻扎,前后呼应,灯火辉煌,声势浩大。”
“下去吧。”一声不耐烦的声音呵斥了一句,转身便对另一位安坐闭目养神的儒士道,“先生,曹操大军压境,如何是好啊?”此人正是张绣。
“曹军势大,不能力敌,且瓜里津为要道渡口,今已失,曹军不日便至城下。以吾之见,不若举众归降。”贾诩想了想,亦是无奈地回答道。
“这!”张绣惊讶地看着贾诩,确定他不是在开玩笑后,亦是无奈地一跺脚,“唉!降便降吧。”
翌日,张绣便派使者至夏侯惇军中请降,夏侯惇吃了一惊,这样的大事他现在还做不了主,当下亦是忙忙将使者送到曹操后方中军。曹操接见使者,接受张绣的投降,约定好三日之后,在宛城举行仪式。
三日后,宛城东门。张绣一身白衣,手捧印绶,站立在城门正中,等待交接。对面,曹操亦是准备好了,骑绝影晃晃悠悠地缓步上前,身后跟着的是全身披挂手持双铁戟的典韦。
近前,张绣双膝跪倒,口称:“罪臣张绣请降。”双手举印绶过头顶。
曹操眯着双眼,瞥了张绣一眼,随即道:“准降。”却不接印绶,自身后跑出一人,却是其侄子曹安民,接过印绶。
张绣原本忐忑的心情这才平稳些,起身,抬头,正对上曹操那不屑的眼神,当下心中一凛,感觉不妙,这事情还没完。果然,就听得曹操慢悠悠道:“牵马。”放开缰绳,手提马鞭,瞥着张绣。
张绣吃了一惊,瞪眼看向曹操,仪式也举办了,自己也跪了,印绶也献上了,现在居然要自己牵马坠蹬,这岂不是蔑视自己如同马夫一般么。真真是在侮辱人啊。当下便有心发作,只是身上存铁也无,此时更有一股杀气笼罩自己,不用看他也知道是曹操身边那个手持双铁戟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