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康熙三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胤褆一行人抵达拖陵,同日中路大军抵达土喇河上游流域,在土喇驻扎,等了两日,飞扬古的人马却仍然不见踪迹。一直到了五月四日,终于见到了飞扬古的西路大军。
康熙立时召见了飞扬古,才知他四月十一日与孙思克于翁金会师后,便一路朝着土喇而来,只是噶尔丹手段阴毒,焚尽了西路军路线上的所有青草,马匹不支,飞扬古迫于无奈只得绕道而行,这样一拖延,便直至现在。
“微臣无能,这一路上道路迂回,虽有心厉兵秣马,但又遇雨多日,粮运迟滞,兵士和马匹皆是疲惫不堪,这才拖延的大军的进程,请万岁爷赐罪!”
康熙亲自伸手扶起了跪在地上的飞扬古,颇为感慨的说道:“爱卿何出此言,噶尔丹诡计多端,你在这般重重围困下还可保全这若干将士,实为我大清第一良将!”
飞扬古来之前本来忐忑万千,可谁知见了康熙,他不但未受苛责,反而得了康熙如此大的恩典,顿时热泪盈眶,感激涕零。
康熙又同他商议了几句,见他风尘仆仆满脸疲色,便让人将他先行带下休息,又命梁九功将众人招至主帐,商议下一步的打算。
“如今中西两路大军既已会师,便是咱们直捣噶尔丹大营的时机了,请皇阿玛立即下令,即刻开拔!让儿臣所领的镶红旗打个头锋,先行出击!”
胤禩瞥了眼胤祉,明白他邀功心切,只是如此急进,只怕落不得什么好处。
果不其然,康熙冲胤祉点了点头道:“你有心勇猛杀敌自然是好的,只是现在这西路大军几万将士身乏体累,若是要强行军,只怕不成。”
一句话便轻而易举的驳回了胤祉的意思,胤祉颇有些忿忿,不清不愿的退到了一旁。胤禛上前进谏道:“儿臣有一愚见,只是不知是否可取。”
康熙因近日来胤禛多次进言俱是言之有物,对这个儿子很是满意,见他上前进谏便点头道:“但说无妨。”
“是,依儿臣之见,飞扬古大将军的西路兵马最少也要歇息个两三日,现在既然已经会师,不如中路军先行启程至拖陵,大哥他们到达拖陵已有数日,想必已经布署周全,三日后西路军再朝克鲁伦河开拔,到时候两路夹击,噶尔丹就算是插翅也难飞了。”
胤祉一听立时反对,“若是噶尔丹故技重施,再烧一次沿路的草原,西路军岂不是又要置于困围之中?”
胤禛微微一哂,眼中却全无笑意,语气犀利的不由辩驳:“土喇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