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狼烟滚滚(第1页)

不过,此时可不是他后悔的时候,赶紧又一把抓住了杨志的手,急声问道:“杨志兄,不知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将大军从那毒烟下救出去?”

“巨……巨风……”杨志微弱的声音立时又响起,虽然声音不大,但语气中却透露着一股焦急,“那烟雾……那烟雾与一般炊烟不同……却类似……狼烟……”

听到这里,高清晰赶紧点了点头,其实他刚才观察,也已经发现了那百鬼噬魂烟的一个特点。那烟雾并不如一般烟雾般轻袅,而是如狼烟一般直至冲天空,宛如一道笔直的烟柱,而围绕着最中心的烟柱,一丛丛更加轻微的毒烟又缓缓朝着四周散开,也就是说,越接近那烟雾中心,毒烟便会越加浓密,而离得距离越远,毒烟却稀薄得很。也正因为如此,高清晰率领那一千死士进入毒烟范围之内很长时间,军士们这才被毒性所侵蚀……

而为何杨志会说那毒烟像狼烟一般呢?这就要先从狼烟两个字说起。

狼烟,顾名思义,就是用狼粪烧出来的烟。这是所谓狼烟的最初的解释。相传,古代烽火台,多建立于边疆荒原,物资奇缺,因为烽火台边荒凉无比,通常引火所用牛粪亦难以得到,引火物只好使用狼粪。由于这样的特殊引火方式,边疆烽火亦叫作狼烟。这狼烟与与一般烟雾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不会轻易被风吹散,这就使得通讯不便利的古代战场,更方便传达信号各种信号暗语。为出征在外的军士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可以说,狼烟是世界战争史最古老的通讯手段之一。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渐渐了解到,其实所谓狼烟,绝不是狼粪燃烧的出来的烟。

唐朝-段成式《酉阳杂俎》:“狼粪烟直,烽火用之。”北宋-陆佃《埤雅》中:“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北宋-钱易云:凡边疆放火号,常用狼粪烧之以为烟,烟气直,虽烈风吹之不斜。烽火常用此,故谓‘堠’曰‘狼烟’也。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狼肠直,故边塞以狼矢为烟。明朝-戚继光《纪效新》卷十七《守哨篇草架法》云:“伏覩祖宗墩法举狼烟,南方狼粪旣少,烟火失制;拱把之草,火燃不久,十里之外,岂能目视!”唐朝-李筌《太白阴经》载,烽火台须置“炮石垒,水停,水瓮,生粮,干粮,麻蕴,火钻,火箭,蒿艾,狼粪,牛粪”《武经总要》载宋代制度亦于烽台“安火筒,置水罂,干粮,麻蕴,火钻,蒿艾,狼粪,牛羊粪”另外,古代的狼很多,从戚继光的文献里,可以看出,明朝时北方的狼还很多。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