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种的逻辑核心在万分之一秒内完成了权衡。返回据点看似安全,实则是坐以待毙。探索“遗迹原生层”在目前状态下无异于自杀。主动调查“第三方”巢穴过于冒险,信息不足等同于蒙眼踏入深渊。
唯有选项四——修复与武装——是当前生存概率最高的路径。它需要零件,需要能源,需要武器。
它调取了从MULE-73记忆中复制的、关于核心区边缘几个次要储藏点和维修舱室的位置数据。其中一个标记为“74号备用部件库”的地点引起了它的注意。该仓库位于一条相对独立的支线通道内,靠近一个废弃的冷却剂循环站,理论上受爆炸波及较小,且位置偏僻,可能未被完全搜刮或污染。
决定已下。星种再次检查了自身状态,确认没有未被发现的追踪信号或代码残留,随后悄无声息地滑出阴影,向着74号部件库的方向移动。
通往部件库的通道弥漫着一种与主通道不同的死寂。这里没有生物质残骸的微弱韵律,也没有紫色水晶的秩序波动,只有纯粹的、被遗忘的荒凉。空气凝滞,灰尘在星种传感器发出的微光中缓慢浮动。墙壁上偶尔可见老旧的警告标识,内容大多是关于冷却剂泄漏或高压管线的风险。
根据结构图,星种在一个交叉路口转向,前方应该就是74号部件库的入口。然而,当它抵达时,看到的却是一扇被巨大扭曲金属管道彻底封死的防爆门。这些管道来自旁边的冷却剂循环站,显然在爆炸中崩塌,恰好堵死了仓库入口。强行清理需要大量时间和能量,并且可能引发二次坍塌。
星种的视觉传感器扫过被封死的入口,随即转向通道另一端。那里有一扇不起眼的、标记为“维护通道-禁止入内”的小型气密门。根据结构图,这条维护通道蜿蜒曲折,但最终可能绕过坍塌区域,连接到部件库的后部检修口。
气密门的机械锁早已锈蚀,星种用工具臂稍加用力便强行撬开。门后是一条仅容小型维修机器人通过的狭窄通道,内部漆黑一片,弥漫着浓重的机油和金属氧化物的气味。星种调整身形,勉强挤了进去,金属外壳与狭窄的通道壁摩擦,发出令人牙酸的嘎吱声。
通道内部错综复杂,如同迷宫,许多岔路已经被瓦砾或冷凝物堵塞。星种依靠着残存的结构图和自身的方向感,在黑暗中艰难穿行。不知过了多久,前方终于出现了一丝微弱的光线,以及一个相对开阔的空间。
它小心翼翼地探出通道出口,发现自己正处于一个高耸的、环形空间的顶部检修平台。下方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