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交流团的访问顺序是刺加曼、朵兰喀和武里南。在刺加曼、朵兰喀两国,苏望很低调,低调的不像是考察交流团的领导成员,倒像是随行工作人员。在两国的大公司、oem工厂、金融中心参观时,苏望总是在不耽误行程的基础上,不随大流,只是在一旁找到相对比较专业的陪同人员,详细询问有关问题,常常问的对方“羞愧难当”。
考察交流团团长,常务副省-长全东海曾经对这位最年轻的团员开玩笑道:“小苏同志可真是一位勤奋好学的好学生啊,我们要向他学习!”
不过苏望知道这两个国家的底细,他们一个曾经是尼德兰的殖民地,一个曾经是约翰国的殖民地,在六七十年趁着亚洲经济大腾飞时捞到了一些好处。如欧米、扶桑等国在这里建立了多代工厂,有相对比较丰富的石油、矿石资源和农林产品。不过到了九十年代,很多代工厂或搬迁到了华夏,或因为在华夏投建了更大的工厂而变得萎缩。石油、矿石资源也开发地差不多,经济一直发展不前。不过由于六七八十年代的经济飞速发展,给这两国人民带来了一种优越感,以为自己也是富人了,甚至看不起还处于动乱的华夏。殊不知,乞丐从一穷二白猛然变成了万元户,看上去财富增长了一万倍,比人家千万家业翻十倍增加到一亿要惊人地多,实际上呢?这两国不要跟华夏比,就是加在一块也不及武里南的一半。
在97年,两国的国王外衣更是被国际投机大鳄们给扒得精光,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自己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本质,才发现此前自己看不起的穷大个居然恢复了彪悍的身形,于是,他们用很复杂的感情看待崛起的华夏。对于这点。苏望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能感觉地出来。
考察交流团的第三站是武里南,苏望很熟悉的国家。
前面提及过,武里南是个很奇葩的君主立宪国。泯煮、大-选、游-行、军事政变、国王谕令等等各种看上去不相容的东西在这里被炖成了武里南特色的佛跳墙。
不过武里南奇葩归奇葩,经济实力却不容小视。占人口大部分的华裔秉承了勤劳的传统,把面积排在东南亚第二的武里南建设地蒸蒸日上。虽然它没有什么矿石资源,农林产出也一般,但是经济总量在东南亚排第一位,世界能挤进前二十位。
9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武里南也受到很大影响,加上经济发展也到了瓶颈,所以经济一度困顿,也闹出很多社会问题和冲突,当年苏望、石琳来度蜜月时遇到的事件就是冲突高-潮的表现。不过到了01年。武里南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