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禾山中心小学(一)(第1页)

)

第二百九十章 禾山中心小学(一)

过了两天,石琳看着苏望每天早晚匆忙赶路的疲惫样子,实在心痛地忍不住,劝苏望不要每天都回市里。而苏望因为这段计划到各乡镇走一走,便接受了石琳的劝言。不过他暗中还是做了一些安排。

公路在山间蜿蜒而行,两边茂盛的树木遮住了大部分的阳光,有种行驶在林荫大道上的感觉。又开了十来公里,路边的风景为之一变。双目所及的全是翠竹,那连绵不绝的竹海漫山遍野。小车就像是这绿色海洋中的一叶孤舟,时隐时现地穿行着。

渠江县各乡镇苏望都跑过,各处的情况和发展规划都印在他的脑海。这里是禾山乡,属于渠江比较偏远的乡镇。连绵不绝的梅山山脉没有很丰富的矿产资源,不过按照苏望的规划,禾山乡和附近的三个乡发挥竹林资源极其丰富的优势,成为常青纺织集团竹纤维原材料的重要基地之一。也因为出产优质竹笋、木耳、蕨类等山珍,成为了扩大产品类型、继续走高端绿色食品路线的富江联合种植公司的产品基地。

“苏县长,要去禾山乡政府吗?”不跳字。坐在副驾驶位的范海阳转过头来问道。

“先去禾山中心小学。”苏望顺口答道,继续看着窗外那波涛起伏的竹海。

禾山中心小学是渠江县乡镇教育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县里投入一百一十万,修建了一座崭新的学校,覆盖这方圆七个行政村。

苏望主导、杨萍负责具体实施的渠江教育建设规划并没有固定采取方式,而是因地制宜。如禾山这边因为地处一个不小的盆地,七个行政村交通非常方便,所以就采取集中办学方式,投入修建一座中心小学。在其它地方,由于交通不方便,便采取分散式,甚至最小的小学只有两名老师、十七名学生。苏望跟杨萍说的很清楚,既要让山里的孩子能够接受义务教育,又要保证他们读书路上的安全。

不过像这种分散办学的小学,因为多半是条件比较差的地方,所以主要依靠民办老师或者是由民办老师转正的老师。这两年渠江县花了大力气,投入不少资金和资源,为民办老师提高待遇、培训辅导资格考试等等。现在渠江县已经将百分之六十五的民办老师通过资格考试转为正式老师,他们将继续支撑着占渠江县小学体系百分之四十六的山区分散式小学。

禾山中心小学修在禾山乡集镇外围的一座山丘上,丁大山开着车慢慢行驶在通向它的那条水泥路上。两边都是稻田和菜地,现在是六月初,部分早稻已经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