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车驶过一座不长的公路桥便是麻水镇街区了,沿着省道两边是密密麻麻的房子,部分是商铺,部分是当地居民的住宅,现在又是秋收季节,两边可以看到一些居民将自己稻谷摊在自己门前的空地晾晒,有的甚至延伸到了省道两道,这使得所有的车辆不管是客车还是货车,一进了街区便变得缓慢起来。
到了三岔路口,苏望王小云两人和几个乘客下了车。站在路边,王小云看了看周围笑着道:“幸好今天不是麻水镇赶场,要不然我们得从桥头那边走过来。”
苏望知道这话的意思,赶场的标准说法是赶集,按照义陵县的风俗习惯,附近一片的乡镇都是轮流赶场,一三五到这个镇赶场,二四六到那个乡赶场,绝不会和城关镇一样,天天赶场。而且这先后秩序只有这片的百姓才清楚,算是大家不约而同吧。麻水镇因为有一条省道通过,属于比较繁华的地方,一般是三日一场。每逢赶场日,四乡八里的百姓们都会涌过来,那点不大的农贸市场根本不够用,于是省道两边成了非常拥挤的地方,于是每逢麻水镇赶场,这一段省道肯定会堵车,从桥头那边堵到出麻水镇。
“小苏,这边走。”王小云来过麻水镇供销社,熟悉路径,苏望虽然几次经过这里,也在这里停留一两次,但是只知道镇政府和义陵县六中的位置,供销社还真不知道在哪里。
沿着一条泥路向前走,这就是麻水镇街区的主干道,两边有电影院、商店、饭店,除了部分“公家”的房子,其余的都是百姓修的楼,下面当门面,上面当住宅。这条路直通向镇政府和一大片密集居住区。过了电影院,走了几十米,看到一个比较大的院子,这里的房子密度也一下稀疏许多。
“这是麻水镇粮站,供销社和它同一个大院子,不过只占四分之一的面积,办公室和仓库都在这边。”走进院子里,王小云指了一圈道。
走近一栋平房,苏望终于看清楚门口右面挂着的那块木牌子上写的字“义陵县麻水镇供销合作社”,上面的字迹被风吹雨打已经模糊不清了,不过左边那块牌子上的字倒还清楚,苏望老远就看清楚了,“中国共产党义陵县麻水镇供销合作社支部”。
走进这间房间,里面有点阴暗,不过还是能看清里面的摆设,两张桌子对面摆着,上面放了一部电话机,对面靠墙是一张长椅子,旁边还有几张凳子,后面靠墙摆着两个大柜子。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坐在里面那张桌子上,正对着门口。
“蒋主任,你好!我送苏副主任过来了。”
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