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皓明显是在替密林镇说话,李静不会去辩驳,不代表公路局不能发出反对的声音。
苏佑安向前走了一步恭敬地说道:“公事也好,私人关系也好,我想大家都是为了做好同一件事,就是尽快希望这一段高速公路上马,俗话说得好,‘路通,财通’,我建议密林镇镇府还是尽快和村民达成征地协议,当然只能以合理的补偿为前提。”
苏佑安说这话是带着私心的,两支建筑队的设备款一半是哥哥真金白银占的股份,另一半是他向银行借贷出来的,他当副局长好几个年头了,但并没赚到多少的钱,邓国兴空降下来的时候,他没有正确估算出路桥建设会有如此大的力度,错失了赚取第一桶金的机会。
合理的补偿,这是官腔的说法,也是最难办的事,买的希望越便宜越好,卖的自然卖得再高也嫌不够。在征地方面,各级政府尤其是处于最基层的镇府是很有经验的,大多是首先向村干部入手,请吃请喝请旅游,送礼送钱送女人,这都是惯常用的手段,得到了村干部的同意之后,余下那些干部就会为了私下分得更多,拉起一帮无知的村民尽快的签纸卖光,只是这些都只能是过去的“成功经验”了。一来有些村干部的贪欲作祟,收了钱不办事或办不成事,被镇府联合检察机关反咬了一口;二来村民看着村干部在征地之中获取了不法的利益,开始懂法了,稍有不如意,一方面会去静坐信访,另一方面也学会了捣乱村会议之类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蒋镇,你是怎么一个意思。”作为周皓而言,他真实是倾向于适当地提高补偿而达到不改道的目的,几千万相对于几亿来说也只是个毛毛雨,更何况路建成之后,密林镇是获益良多,对于密林镇这种遇事便退缩的态度他还是有点意见的。
“南岸村在二月初二有个村诞,到时候他们外出的村民大都会回来庆祝,我打算在村诞之后再亲自和工作组下去谈谈。”
“嗯,等你的好消息。”老江湖就是老江湖,周皓点着头,对蒋和刮目相眼,外表粗旷的他还真看不出有这种的心计,南岸村离县中心少说也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很多在城里定居的村民也是一年难得回家乡一两次,等到村诞之后再去与那些村干部谈工作,这样避免了村民会议在村民的口舌之间形成更大的反对声音。
午餐前,周皓发了话,有点上火,随便点些清淡的菜就可以了,镇党政办主任并未领会到他的意思,但凡领导下来,绝不会听到那些领导亲口说过要点山珍海错,王立点了些密林镇特色的水库鱼之类,然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