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月法国边境之战后,法第4、第5集团军和英国远征军于9月初撤至马恩河以南,在巴黎至凡尔登一线布防。法军总参谋长霞飞将军组建第6、第9集团军,分别部署在巴黎外围以及第4和第5集团军之间,准备实施反攻。德第1、第2集团军为追歼法第5集团军,偏离原定进攻方向前出到巴黎以东地区,暴露了第1集团军的右翼。德军总参谋长毛奇获悉法军即将反攻后,于9月4日命令第1、第2集团军在巴黎以东转入防御,第3、第4、第5集团军南下,协同从东面进攻的第6集团军合围凡尔登以南的法军。但德第1集团军司令克卢克拒不执行命令,继续率军南下,形成有利于联军反击的态势。
9月5日,法第6集团军先头部队与德第1集团军在乌尔克河西岸遭遇。法军首次使用汽车把第6集团军一部由巴黎运往前线。马恩河战役随之打响。
在马恩河战役打响的同时,当一个个好消息通过报纸传来,在英国民众开始欢呼胜利或许不远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此时,英国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而这场危机的起源,竟然是如此的不显眼,以至于外界压根就不为所知。
“目前这场危机却在考验着整个英国,甚至可以说,它将决定战争的胜负!”
在唐宁街十号首相办公室内,坐在首相的面前,军需大臣劳合?乔治毫不客气的说道。
“没有丙酮,就没有发射药,没有发射药,就没有子弹、没有炮弹,没有子弹、没有炮弹,英国就会战败!”
年,诺贝尔又推出了他的双基火药。他用60%硝化甘油加入40%低氮量的硝化棉研制而成,当时称之为巴利斯太火药。因含有纤维素硝酸酪和多元醇硝酸酪两种主要能量组分,故又称之为双基火药。9年,以阿贝尔爵士为首的英国火炸药委员会在诺贝尔年发明的巴里斯太火药的基础,由英国化学家艾贝尔和迪尤尔另辟路径,用丙酮和硝化甘油一起塑化高氮量的硝化棉,成功地研制出柯达型双基火药。
双基火药克服了单基火药的许多弱点,它的能量高、吸湿性小、物理安定性和弹道稳定性好。而性能十分稳定、能量高的柯达双基无烟火药,一经发明,即被英国陆海军选择为标准备射药。
只不过,在二十五年前当柯达双基发射药被普遍采用时,谁也没有想到,这种性能领先于世界各国的发射药,会成为了英国军方在这场战争中的短肋。
丙酮——这是英国陆海军使用的柯达双基发射药的必不可少的成分,在战争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