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解放后很长一段时期,中国农副产品和初级工业产品的价格一直偏低,价格体系很不合理。改革开放以来,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华共高层存在着不同意见。
而当南巡同志在5月某次大会上说出物价改革非搞不可,要迎着风险,迎着困难上,十全十美的办法是没有的话后,现任华共中央总书记彭英贤在接待了米国货币学派学者德弗曼里后更是武断地认定,南巡同志与自己的想法一致,都是认为国家每年都要拿出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用于物价补贴,给经济建设增加了很大负担,要轻装前进,物价关是绕不过去的,尽管有不小风险,但非解决不可,现在就到了彻底解决的关键时刻。
作为南巡同志的左膀右臂之一,华夏经济领域的权威领导,曾任华共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现任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丁宇则持不支持态度。
有些误会南巡同志指示的华共中央总书记彭英贤,在其主持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强势通过对价格、工资改革的意见草案,并派国务院副总理陶临艾前往寒州向丁宇做解释。
丁陶会面之后丁宇又立即同总理穆叶水谈话,明确反对拟议中的价格、工资改革办法。他斩钉截铁地讲了他的不同看法:“每年物价上涨百分之十,办不到。我是算账派,脑子里有数目字。理顺价格在你们有生之年理不顺,财政补贴取消不了。”
5月30日,华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有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参加的扩大会议,决定对物价和工资制度进行改革,对丁宇的提醒忽略而过。
国务院物价委员会提出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认为物价改革这一关非过不可。风险是肯定有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控制通货膨胀。价格改革的总方向是,少数重要商品和劳务价格由国家管理,绝大多数商品价格放开,由市场调节。用五年左右时间,初步理顺价格关系。
工资改革总的要求是,在价格改革过程中,通过提高和调整工资、适当增加补贴,保证大多数职工实际生活水平不降低,并能随生产的发展而有所改善。
这个初步方案,经8月5日至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后,提交8月15日至17日在南戴河由彭英贤主持召开的华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8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公报,报道了价格改革方案的基本内容。
华共中央高层对经济改革的分歧,并不影响马新贻所做的生意,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