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第1页)

6

下午时分,马新贻与唐伯衡一同出现在校办工厂内。

校办工厂坐落于操场的右方角落,原先是部队的一个仓库,后来二中与部队共建,部队知晓二中要办工厂,故大方地把仓库转让给了二中。

校办工厂外的白色外墙上画了幅毛太祖指点江山的像,还显目地写着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

“想当年,这校办工厂可红火了。生产出来的手纸,外头抢着买。可惜啊,近几年每况愈下,产品积压,货品卖不动,成了年年产年年亏的工厂。”唐伯衡感慨地发出一声哀叹。出任校长后,唐村长还是比较尽职尽责的,下了一定的功夫对二中琐碎的事情都进行了必要的了解。

二中的校办工厂内部极其的宽敞,约占地30亩,而且高度足有三层楼那么高,两人走进去后总觉得有些空荡荡的。虽说造纸机器也有数十架,看上去甚有规模。但在如此大面积的空间里摆放着,总觉得有点稀稀拉拉的,像被遗弃的孤儿般随意放置。而正在工作的工人们也显得心不在焉,大部分都在闲聊着话题,任凭机器发出空转声。四周角落堆满着卖不出去的成捆成捆的手纸。

见唐伯衡甚为忧虑,马新贻颇有指点江山的味道说道,

“唐校,我们这个校办工厂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它先天有个大优点,足以让它扭转目前不利的局面。”

“这我可实在看不出来啊。月月都在亏,居然还有优势不成?我不信。”唐伯衡认为马新贻在哄他。

马新贻自转生以来每月都通过一个渠道秘密地订购了数量不在少数的外文杂志,主要是政治经济类报刊,这也使得他与同龄人相比,多了许多开放的思想,自然在经济问题的处理上也显得游刃有余。

“现在国外有种商店经营的模式很受推崇,我个人觉得如果引进来必将让我们的校办工厂重新赢得生机。”

“就像我们国营商店一样?”唐伯衡狐疑地看了下马新贻问道。

“是的。”

“你说就跟我们皋头县西街口百货大楼那般的商店?好是好,可绝无可能赚得了大钱。”唐伯衡断然否决掉马新贻的这个意见。西街口百货大楼自个去了无数次,那是家国营商店,经营百货、日化、服装、鞋帽、针织、钟表、文体、工艺、玩具、家用电器等商品,商品种类倒是齐全,就是价格偏贵,服务态度奇差。若能靠此扭转校办工厂亏损的局面,唐伯衡第一个不信。

“我说的只是类似国营商店的百货大楼而已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