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企业家元年和宋长明社长(第1页)

1987年,很多年后的人们将这一年称之为企业家元年,中国改革开放后涌现了三次下海潮,分别是1984、1987、1992。

84年下海的那一批人都已经开始崭露头角,潘总的容声冰箱已经走上了正轨,TCL的李总在生产录音磁带,还做起了电话机和录音机的业务。

依靠联想式汉卡,柳总牢牢了站稳了脚跟,和过去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别,最窘迫的时候,他甚至倒卖过内裤,为了倒卖彩电还被人骗了十几万,差点将公司砸在手里。

黄光裕的国美电器开张了……。

万科的王总无疑比他们都要成功,依靠军方背景倒卖外汇让他积攒了足够的资本,但他正式介入地产业还是在上市之后的事情。

在1987年,中国最有名的企业家却不是以上那些人,而是一个叫马胜利的人。

该成功的人都已经走在了成功的道路上,后来即将影响中国的小霸王、红豆、南方黑芝麻糊、乐百氏都在为崛起默默的积攒力量。

……

和他们不一样,此时的杨少宗在埋头苦写着一份责任工分制的管理章程,试图用这个办法拯救他的公社,然后,他想凭借这个贡献让公社支持他开一家乡镇企业。

就算他成功了,他也会继续扎根在这个不知名的小地方积累着自己的力量,直到他建立起一个足以让世界惊讶的成绩。

此时的杨少宗并不知道,他现在和以后所做的一切都将在1992年掀起一场巨大的风波,那时候,整个中国才知道他的存在。

……

杨少宗用了三天的时间去整理过去五年的工分资料和平均值,又用了两天的时间起草条例和手册。

在机关楼的资料室里工作了整整一个通宵,天色渐亮,杨少宗反而像是上紧了发条的闹钟,身体里都是那一圈圈钢条的动力,一点也不觉得累和困倦。

乘着机关还没有上班,他迫不及待的将整份管理条例草稿和手册都重新过目一遍,试图从中找到任何一点的不妥之处。

在他平静而坚毅的神情下,一团湛蓝色的希望火苗正在他的心灵深处慢慢燃烧起来,越烧越旺,像是就要将他烧成熊熊的火柱,内心里正为之而激动着。

透过这份草稿,他就快要看到了旗山人民公社的希望。

假如公社还有最后一搏的机会,一个扭转局面且能将旗山保护起来的机会,这个责任工分制就应该是他们最后的武器。

两份草稿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