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在香港(第1页)

在〖中〗国股市刚开始起步的阶段,如果你有一千万,投资股市绝对是非常好的选择,但如果你有一个亿,这就比较难说了。

对于中旗资产管理公司这种实际完全可以和后期那些〖中〗央企业相抗衡的巨无霸而言,手里拿一百多个亿的资金,他们想要投资股市是很困难的。

准购证倒不是问题的关键,真正的麻烦在于如果你将这些钱都投入股市,当你准备撤离的时候,谁来买单?

更麻烦的问题是如果你撤离了,两地股市暴跌之后,政治责任要不要你负责。

在淞州股市最小的阶段,中旗公司持有的股票加起来至少有1/75的市值,在深州股市,这个问题就更明显了,虽然深原野这种垃圾股票已经被脱手,在其他四只股票中,中旗公司在深发展和深万科都是当仁不让的大股东。

中旗公司想跑,你往哪里翘在淞州的暴跌潮中,中旗公司实际上只是脱手了一半的股票,因为这老八股里基本没有一个是中旗公司真正想要长期持有的,而且,中旗公司目前对壳资源也没有太大的兴趣。

当时在市场的企业都还是效益很不错的,都有上级领导,没有轻易谈妥就想占领第一大股东的权益,这基本是不可能的,即便中旗拿到了,他们也是分散在多家公司中,没有紧逼对手。

暴跌就暴跌吧,对杨少宗和管靳生来说都是可以忍受的,他们用2

个亿的投入换取了30个亿的现金流,还将另外超过30亿的资金从股票市场转移到更为稳定的国债和企业债券上,包括申能、淞钢、淞化、浦东建设债券以及89OP、90、91三年国债。

2个亿的投入,60个亿的回报,还有什么话可说?

留在淞州证券市场的30亿债券资金就当是福利搭给淞州市委,免得和人家闹翻,那对谁都不是一件好事。

在深州股市,他们一直就没有跑,只是将其余的股票清空,全部换成了深发展、深万科、深康佳,结果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近乎是绝对意义上的大股东。

所以说对中旗资产管理公司这样的巨无霸来说,在现在的股市上想要折腾出一些huā样是可以的,靠股市发财的难度有点大。

管靳生和杨少宗、华康盛、胡祖铭的选择是中旗公司用烂掉的招数一囤积工业原材料,这一次,他们没有囤积钢材和煤矿那太低级国家追查的也太紧。

他们的招数是大量囤积铜、铛金属和其他化工原材料,尤其是铜锅,在成为国内最大的电缆电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