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州很疯狂,杨少宗在几天前和市委严竹青算了一个账,旗州现在各种各样的小工厂和小公司至少有七万多家,本地人投资和外地人投资的比例是7:3开。
这么简单的一算,基本就能知道旗州有多少小老板。
如果只计算五十万资本规模以上的小老板,旗州的数据基本要比长江市高出一倍,而长江市是一个常驻人口一千两百多万的副省级市,旗州只是一个本地和流动人口加起来也不过三百万左右的县级市。
如果真的要讨论旗州人的成功之路,那就只有两条,第一,我们做合作社,保障每个人都有饭吃,没有能力没关系,大家一起联合干大事;第二,我们搞公sī合营,有能力的都出去干,咱们公社鼎力支持,要钱给钱,要地给地。
归根结底一句话,自由的人民公社!
现在很多大学生、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愿意跑到旗州来,这说明这对大家有吸引力,这说明旗州的路子是对的,咱们贫富差距大,那是因为有人是几十亿的大亨,就从最低层的那群人算,只要不是外来人口,每年也有几万元的收入,在1995年,你能否找到第二个地区和旗州比一比?
旗州不能改变税法,不能增收更高的个人所得税,旗州的解决办法就是所有穷人联股,大家一起出股请高明的人管理,我们请最好的海归派职业经理人来管理——章华桥在旗州信托资产管理公司的年薪是六百多万,额外有1.3%的分红权。
外面的人跑到旗州创业是另外一回事,关键是旗州人自己也非常喜欢做老板,不抱着旗州合作社混个小康,人人都想发达,这种风潮已然非常疯狂。
假如每个社员都抱着小康思想天天守在合作社里,那真的就有问题了,杨少宗的引导思路一直如此,你不懂没有关系,可以看别人是怎么搞的,实在不行可以学,哪怕你只有初中学历,我们本地大学照样收你读成人教育,你缺资本可以和公社、合作社商量,集体可以借你一笔钱搞公sī合营,可以帮你发展起来,集体同样占一笔股份,但绝对不会很多。
如果说旗州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能够向外面推广的成功经验是什么,杨少宗觉得最终要的成功经验就是他们的开放和自由化思想,特别是他们的公sī合营模式。
杨少宗在7月份的时候有意识到做了一个调查,他将旗山肉联厂88年增招的那批职工表调出来查看情况,在电脑上一核查,当初从全县增招一千多名高中生职工中,超过一半都在厂里陆续接受了大专学历成人教育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