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公社书记徐保山(第1页)

几千个劳力的一天辛勤劳动在傍晚时分终于可以看出效果,新增的百余亩新田里还留着大量的碎湿黑淤,等那大日头晒上三天,拖拉机队重新深旋一番就能成为上等的好田。

红日斜照,那夕阳的余辉横扫在湖畔和洼地上,几公里长的劳动线上,旗山人挥抹去一身的泥汗,每个人都咧开嘴露出喜悦和值得的笑容,只要再加一把劲,抢在收稻子之前将这片地填平就能先种下几千亩的玉米,等玉米地收了再一起种上春小麦。

也许要干很久,每个人都在透支着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希望将这一大片芦苇滩地改造成良田,为后来的几代又几代的子孙造福。

终于收工了。

杨少宗拖着疲惫的身体远远的看了公社书记徐保山一眼,老书记正在和几名大队长清算工分,忙忙碌碌的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消停。

他在心里感叹一声,决定明天再说,这就准备和赵大军一起收工离开。

远远的,渔业大队的潘书记忽然扬手喊道:“杨庄的杨少宗啊,你过来一下,老书记和你有事情要说!”

杨少宗和赵大军努了下嘴,让赵大军先回去,而他直接去找公社书记。

从湖堤上跑下去,杨少宗很有年轻人朝气的快速的一溜小跑就冲到了公社书记徐保山、渔业大队潘书记的面前,他跑过来就问道:“还有什么事要做?”

徐保山板着脸,挑起眼帘看他一下,指着堆满铁锹和锨的大板车问道:“伢子,还有力气没……把车子推回公社,给你加六个工分!”

“有!”

杨少宗没有二话的将板车把柄上的皮带子挂在脖子上,用着腰板的力气一撑就将板车搭起来,嘎吱嘎吱的向前推。

六个工分不好赚。

从大鱼沟湾到公社仓库至少有六里路,中间有两截路还是坑坑洼洼的土路,賊不好趟过去。

杨少宗这才发现年轻的身体真是好,干了一天的重体力活还能继续为了这6个工分拼一把,真的,19岁的身体真好,全身都有使不完的力气。

他的档案在84年就转到了淮海机专,并不能算是公社的人,可他14岁就在公社干活,读大学时的每年寒暑假回来也不闲着,继续在公社里帮忙干活,更是修车和插秧的一把好手。

大家早已习以为常。

嘎吱嘎吱。

杨少宗就推着板车沿着公社的石子路向前走,前面还有六七个一起抢工分的兄弟们,可他们动身早,至少甩下杨少宗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