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撇嘴(第1页)

数十辆大型货车和上百辆小型机动车快速的沿着早已探测出来的道路前进着,在车辆四周是数千全副武装的士兵,除此之外就是跟随在车队左右的数万民众,从衣着打扮上可以看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逃难者,少部分是武昌市的本地人。

逃难者的衣物大都又脏又破,还有很多人穿的衣物根本就不合身,而本体人的衣物虽然说不上有多光鲜,但是至少足够干净合体,所以周浩然一眼就能看出两者的区别。

通常来讲,大后方的本地人对这些逃难者都是不怎么欢迎的,而逃难者对本地人也没有什么好感。

无形之墙的出现虽然使得这些生活在大后方的本地人的生活物资一下子匮乏起来,但是没有丧尸和怪物的侵扰,再加上整个社会体系仍在运转,所以他们的生活基本上还是有保证的,

但是这些逃难者逃出沦陷区来到大后方后,政府就必须拿出本就因交通断绝而短缺的物资救助这些逃难者,如此一来本地人得到的物资自然就会相应的减少,于是矛盾就产生了。

在灾难开始的前三个月中,整个大后方普遍出现了大规模的民众冲突,大后方的本地人和逃难者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两个截然对立的群体。当时为了对抗大兵压境的爬行者大军以及稳定后方,军方采取了严厉的镇压措施,自此之后逃难者和本地人之间仇恨的种子就埋下了。

虽然由于军方的强硬态度暂时将这种矛盾压制下来,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群体之间的矛盾仍然在悄无声息的扩大和激化,对于这种情况军方也束手无策,毕竟只要物资短缺的情况一天不解决,这种对立与冲突就不可能真正缓和,所以军方对此干脆就睁一眼闭一只眼,只要不闹事就当矛盾不存在。

但事实并不会因为你认为他不存在就真的不存在,而双方矛盾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互不交往,可以说在无形之墙导致的物资短缺的压迫下,共和国原本已经基本消失的地域壁垒再次出现,对此军方高层也是无可奈何。

正是由于清楚双方之间的矛盾,所以在进行公共建设时都是尽量将本地人和逃难者分开来的,除非是像建立当年那种贯穿整个共和国中部的统一钢铁战线级别的浩大工程,否则本地人和逃难者是很难出现在同一片区域的。

像今天这样大规模的不分本地人和逃难者的征召民众的行为,已经说明这里将会有重大行动。

嘎吱一声,车队前方的指挥车猛地停下,一名挂着少将军衔的军官从车上走了下来,他对着身后的车队挥了挥手,整个车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