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英国公使
李天成认为,在陆上不宜与日本人产生大规模战争,日军不会像国内军队那样,打不赢就向振国军投降,他们会选择死战,打起来将是一个**烦。
现在只能通过解决海上一战,威慑住日本,让他不敢再轻易冒犯南京军政府的控制的地区,主动退却,就可达到此次战争的目的。
而李天成对于日本不断增兵山东也产生了很大的忧虑,日本陆军的战力不可小觑,他们在国内已调动陆军多达十几万人,准备派往山东和天津、河北等地,加上他们扶持的北洋军,一共会达到二十万人以上规模的陆军。
日本已与袁世凯达成了协议,为北洋军提供武器装备和弹药、为其训练军队,扩大北洋军的规模,和北洋军一起防卫中国北方领土,日本国内的运兵船还在往天津运兵,他们计划之中,前期要往中国去一共十三个军团,将近十五万人的兵力,这个规模的兵力是振国军所难以承受的。
对于日本不断增兵,袁世凯也表示了反对,根据此前他与日本人达成的协议,日本派遣到中国的军队人数不得超过五万人,而且仅限于山东、直隶南部地区,其它地区则不允许日本军队进入。
但急于求助日本的袁世凯此时也受到日本人要挟,日本根本就不理会袁世凯和清廷的反对,继续肆无忌惮地向华北增兵,袁世凯和隆裕太后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日本人为所欲为。
日本实际上是利用了目前中国的混乱局势,和清帝、袁世凯有求于他们的软肋,达成了对袁世凯和清廷的要挟,让他们不得不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事,起初日本人还只是以撤出军队,放振国军北上来威胁清政府和袁世凯,此时却已毫无顾忌,因为他们的军队已完全有能力控制住北方局势,再保持着伪善的面纱已无必要,此时是可以用拳头来说话的时候了,清廷和袁世凯若是不服软,日本人将会用拳头敲打他们几下,令他们软下来为止。
在南京,军政府在上海战事发起半小时之后的下午…左右,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向各界声明了振国军对日本开战的决心和信心,号召全体民众鼓起勇气,支持振国军的这次军事行动,并坚称振国军有能力取得战争的胜利。
各大报纸随后也纷纷刊登了这次战争的消息,做出了各自的评论,大多数报纸都对振国军表示了理解和支持,少数报刊则发表了自己的隐忧,担心振国军只是逞一时之勇,认为振国军对日军并无优势,振国军所拥有的远程炮火,日本依据克虏伯大炮的加强版已展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