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题为国家工业三年发展规划的会议上,李天成再次召集了一干部门领导讨论工业和科技发展问题,詹天佑和工业部长胡汝平参会。
胡汝平现年四十八岁,上海人,是李天成在上海早年的合作伙伴之一,他是官宦家庭出身,父亲曾经担任苏州知府,自己则一直在从商,早年与李天成一起参与了松江工业园区项目开发,他名下在松江也有十几家大大小小的工厂,年产值大约在五百万两银子左右,是一个大民族资本家,总资产在上海仅次于李天成和祝僮和另外两名富商,排在第五位。
“詹部长那边的科技合作工作做得怎么样了?”李天成已经将超级教育系统里面的上千项技术拿出来交给詹天佑,让他筛选合适的项目拿出来投资,并估算这些项目的可行性和盈利空间,另外还要兼顾国家科技发展的需要。
“总统提出的一千项技术之中,绝大部分都是目前市场上需要的,这些技术也很新颖,也十分有潜力,不过我们目前挑选出来的大部分都是一些低技术含量的技术,涉及到食品、纺织、机械等领域,很多技术含量高的我们暂时还无法投产。”詹天佑拿着一张统计表格,手指在上面轻轻滑动着,眼睛随着手指盯着纸面上的文字说道。“主要是人才匮乏,缺乏管理和技术人才的直接参与,我担心这些技术一旦投产,工厂的经营和生产会陷入困境,所以这一部分技术我都圈了起来,作为以后储备发展,现在暂时不提上议程。”
“我理解你的做法,目前能够拿出来生产就尽快投产,不能拿出来的暂时搁置起来,外资的比例要严格控制,我们不能因为缺乏资金和人才就大范围向洋人开放,那样对于我国的产业安全是不利的。”李天成接着说道。“我们宁愿让产业滞后一点发展,也不能太过于依赖外来资金,否则将来一旦爆发战争,这些洋人要是想抽离资金,我们就束手无策了。”
“所以我才提议,以后我国的造船业、铁路修筑业、采矿业等关系到国家重大利益的行业,都要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不能再像前清那样,过分依赖外国人的资金和技术,包括他们的人才在内。”李天成抿了一口茶,继续说道。“以后外资涉及的产业以食品、纺织、与国防无关的民用机电等产业为主,与国防密切相关机械制造、化学、电子等产业必须由国内的资金掌控,其中以我私人的投资和我捐出来给国家的股份为主,国内其它私人资本为辅。”
“我赞同总统的意见,关于工业发展,我已经拟定了一份详细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