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新
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超教育系统的出现,整个世界大战的格局与历史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胜利的天平最终倒向了同盟国一方。
战后的世界格局也因为这种史无前例的超级科技的影响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被柏林条约遏制住军事扩张脚步的英、法、俄等国虽然目前受制于人,但在他们内心深处,想要最终摆脱胜利国控制的想法一刻都没有停歇过。
协约国之中受到影响最小的美国也是最先恢复元气的国家,美国基础工业能力非常雄厚,一战结束时虽然美国工业规模已经缩小到低于一百亿美元总量,但相比于中国在一九一八年创造的三十亿美元世界第二的工业产值,他们还领先了好几倍。
而且美国的人口只有中国的一半左右,他们人均工业化水平没有在中国短短的建国五年的飞速发展之中被超过去,这一切当然也受益于各国盛行的贸易保护政策,倘若是世界市场全面向中国开放,中国的技术将很快风靡全世界,势不可挡,各国工业品市场将出现巨大的冲击。
不过生产产品需要大量的资金,依靠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中国在技术上层出不穷,遥遥领先,但国民经济的历史长期积弱表现,使得民族和国家资本还没有完成大规模的积累过程,中国国内的投资能力还远不及美国,甚至于与占领了大量海外殖民地的德国相比,也好不了多少。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使得整个世界都站在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虽然中国以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和战胜国的身份要求世界各国对自己最大限度开放市场,但世界各国对于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威胁早已有所提防,他们明白拥有超级系统的中国轻易就可以在技术层面打败他们,轻松占领全球市场,那一天迟早会到来,只不过中国还需要几十年的积累才能完成资本的大规模扩张,才能真正占领整个全球市场。
战争宣告结束之后,两大军事集团也随即宣告解体,中、德等国的蜜月期也宣告终结,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与矛盾在战后渐渐集中体现了出来。
中国对于全球市场的开放度要求,不但威胁到了美、英、法、俄等国的经济发展安全,而且对于德国、土耳其等战胜国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所以战后的一两年内,世界各国虽然尊崇中国为第一大军事强国,领导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地位,但在国防、经济、教育、科技等领域,各国都对中国的担忧没有丝毫减弱,世界范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