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认祖归宗(第1页)

从江川往关外直线走上三百公里,在大兴安岭南端的喀喇旗旗乌云和硕自治乡,有一个叫尖叉铺的夹滩子。这个夹滩子处在青松山谷里流出来的大澜河和嘴子山谷里流出来的奴鲁河交汇的河口平原上,虽说大的位置偏僻了些,但在当时当地也算得小小的一个熙攘之地。很久很久以前,也就是还没有苏醒他爹这一辈儿的时候,苏醒的爷爷,就出生在这里。

那时候,山里头可不仅仅是穷这个字能形容的起的,除了跟天斗,跟地斗,更要时时提防着同样是苦哈哈出身的土匪。老爷子虽然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孩子,但仅仅长到八岁的时候也就开始跟着父亲哥哥们进山打狍子撵棒槌,逐渐在虎追狼撵的过程中,听着老套筒的响声学会了生存。

他十一岁那年,附近老爷山上那股每年总是要到越冬时候才来抢年货过年的土匪绺子,不知是耐不住了还是因为被张大帅剿匪剿的走投无路的缘故,忽然比以往提前一个多月来到铺子里。

还没准备好躲进山里的邻里们,就在这活儿畜生的枪口下,不但丢了越冬的粮食,更有好几户被抢了个家破人亡。老爷子的父亲和姐姐也是在这个时候没的,父亲做了土匪们杀人立威的祭品,姐姐,则不知道被哪个土匪抢去当了压寨夫人……

还没学会害怕土匪的老爷子,本来是想要拿着老套筒和土匪们去拼命地,但奈何,整个村子里的人似乎都像个鹌鹑似的学会了逆来顺受。除了几个本家的长辈同情了些粮食给他们之外,甚至就连他自己的母亲和几个哥哥,也是在匆匆埋葬了父亲之后就继续进山搜罗能挺过这个冬天的食物去了。压根儿,就好像土匪没来过,死的人不是自己的亲人一般。

报仇无门,骨子里同样如大山般倔强的他不能如麻木了的亲人似的接受这个现实。一腔热血怂恿着他搜罗出家里仅有的几口粮食作为盘缠,跟在那些进山收山货的行脚商人身后,以给人家当牲口背那些骡马不方便驼的货物为条件,一路央求着人家将他带出了大山。

大山的外头是什么?

那年十一岁的老爷子从来没想到过,大山的外头竟然还有一座走了很久都走不出去的大山!

他不想停留在大山之中不走,但给他驼东西的机会的行脚商人们却将收来的货物转手卖给等在驿站的货商后,四散着隐进周围的山村里过年去了,只光秃秃的留下了个盘缠用尽的他。

为了能活下去,为了能报仇,老爷子走投无路之下寻人打听了最近的哪股绺子人马最多,毅然而然的也落草成了自己心中最最痛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