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 漂泊海上(5)(第1页)

那李旦随从荷兰人漂泊海上十余年,耳濡目染间掌握了荷兰语,听郑一官说,有心学习这种语言,这意味着他从抗拒荷兰人,到迫切需要了解荷兰人,态度转变得这么快,李旦十分高兴。

李旦天性散漫,不拘小节,大节却不迷失,他属于要么不作,要么做到极处那类人。郑一官生性倔强,聪明过人,无论读书还是打架,很少输给别人。可如今,他呆在荷兰海盗船上,除了与李旦有所沟通外,其他人讲的话,一句也听不懂。特别是荷兰人抢劫了日本商船后,竟连日本人讲的话也听不懂。

自幼呆在泉州和乡下,除了游乡郎中、卖艺人等漂泊不定的生意人外,郑一官极少接触外人。师傅汪峰虽从日本归来,可总用福建官话与他沟通。与陈衷纪一起到南洋时,与土著人进行商品交换,陈衷纪到底说了些什么,郑一官只能凭感觉猜测。郑一官从来没有意料到,世界竟如此广阔、繁芜,竟有如此多的事情,自己竟一无所知。

经过汪峰,陈衷纪,李旦等三人,在不同时间,以不同的方式,对郑一官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在李旦的影响下,郑一官不自觉洗刷了固有的观念,拓展了广阔的眼界和博大的胸襟。

李旦不顾自身安危、名声,委身荷兰海盗战舰,甘作遭千人骂万人唾弃的叛徒,在夹缝中求生存,狮螺里布道场,这委屈求存的高风亮节,强烈震撼了郑一官。李旦对大明朝针贬时弊、一针见血的见解,是郑一官闻所未闻,想也不敢想的。大丈夫生在天地间,当有所作为,有所担当,铁肩担道义,双掌震乾坤,哪个热血男儿不愿保家护园、马革裹尸得胜还,君王笑迎三殿外!

郑一官醒悟,自己顾及的仅是小家,而李旦心中装的却是整个天下!这天下不仅包括大明朝,甚至包括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南洋、日本等更多他尚未接触过的世界。

郑一官觉得自己脱了胎换了骨,像来到另外一番天地,这个世界无所不有,无所不备,有太多东西需要去接触、去从根本上了解和掌握。自己却只凭着一腔冲动、半吊子功夫、千余名镇守官兵,痴心妄想要把这些海盗驱出中国海。干吗把他们驱出中国海?为何不去了解他们、掌控他们、利用他们,使他们的战舰、大炮、火铳、财富等一切事物,为我所有,为我所用?

郑一官的野心,来自陈衷纪不到半日,就从南洋土著人手中换到万两白银,来自荷兰人便从日本人手中瞬间掠到堆如小山的货物。这个世间还存在真正的君子吗?荷兰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不辞迢迢千里,来到中国海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