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一官听到翻译一席话,心中怦然一动,像黑暗中点燃了火把,心中霎时明亮起来,他知道眼前这人一定有许多故事。想到这里,一官用手支撑身体,半卧半起地问:“请教阁下高姓大名,仙乡何处?”
翻译说:“我乃福建泉州人,姓李名旦,又名李习。小兄弟随便称谓就是。”
“旦兄,依我所见,你应该是读书人啊,是否考取了功名?”一官好奇问道。
李旦见一官身体大有好转,又满心好奇,坐到距他不远的地方,满腹心事的样子,说起了自己的身世。
多年前,安徽徽州出了一位了不起的英雄。这位少年英雄聪颖过人,任何一本书,不管内容如何渊博艰深,在他手中不出旬日就能背诵如流。世人啧啧称奇,私下议论他将来会高中状元,官拜丞相。于是,许多有名望的大户,都愿意把女儿嫁他作妻子,少年家的门槛都被踏平了。但这位少年,行为十分乖戾,在众人一片赞扬声中,竟然脱去儒服,从此不再踏入书塾半步。
徽州商人遍天下,所以徽州也成为中原及东南诸省商贸繁华之地,那里商贾云集,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端的是热闹非常。这位少年,不再读书后,就跟随一名商人,学习经商之道。俗话说“三年读出一个秀才,但学不来一个商人”,可少年不到两年,就在商界崭露头角,更是通过几次大手笔,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徽州商人。
这在当时以读四书五经考取功名的氛围中,实属大逆不道之举。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少年竟罢考从商,与那些不入流的小商小贩为伍,确实让许多人大跌眼睛。世人莫不感叹,一棵参天巨树之材,委身商贸行业,无疑自愿坠落,甘作下尘,任人践踏。
少年不以为然,大行违逆之举,率领徽州诸多商人,足迹遍及东南。后在东南大商贾的共同努力下,凑出银两,购船出海,到南洋、支那、日本进行海外贸易。几年后,这位少年积累了巨额财富,成为徽州商人的佼佼者。
徽州商人纷纷拜倒他的门下,要他帮助他们拓展海外业务。凡是有所请求,事无大小,他都一一答应,从不拒绝任何人。无形间,这位少年竟然成为徽州商人的代表和翘楚。
当时,朝廷海禁甚严,片帆不准出海。少年甘愿冒杀头危险,以助人为平生乐事,实是侠义之举,所以没有人到官府揭发他,他也乐得逍遥自在。
东南近海一带商人,为保护自己的商业利益不受损失,常在出海时,备下武器以自保。当时沿海地带多有海盗出没,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