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而流的时间长河能冲刷掉世间任何的棱角,却抹不平人心灵中的伤痛。
站在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碑前,看着石碑上密密麻麻的名字不断凸显,任庸的心头彻底震撼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尽被日军屠杀,化成一个永久的符号。这让原本在平行小境中早已麻木的任庸再一次的产生了心灵悸动,三十万!不单单是一个数字,它更是一种警示,不断以自己的方式告诫国人,历史虽然沉重,但更能使一个民族时刻保持清醒!
碑前,一束束的白花静静地摆放着,清冷而孤寂,幽幽的向世人诉说着昔年的国之悲,民之殇。“哗啦哗啦……“一个老人拿着扫帚默默地扫着地,身躯佝偻,满脸的疤痕,初看上去很是狰狞,细看却透漏着一股慈悲相,葛布衣服挡不住满身的肃穆。
这位老人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中的一员,在屠杀中他的父母先后死去,唯独他躲在烟筒里,躲过了一劫;后来参加八路军,对日作战很是勇猛,曾经杀过上百个的鬼子,虽然时常受到部队的处分,但却依然不改本色。建国后,毅然退役。孤身一人来到南京,担负起了看守纪念碑的职责,每天天蒙蒙亮就起身打扫石碑前的空地,近年来被政府聘任为南京大屠杀讲解员,负责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情况告诉前来询问的人。这些,都是任庸从周边人处打听出来的,虽然这个纪念碑他已经来了好几次了,但却仍没有和这位老人接触过。
“老爷爷,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见老人渐行渐远,任庸有些着急,忍不住就叫住了老人,虽然让老人回忆当年的事情是件很痛苦的事,但是他却不得不问一下,因为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他快半个月了,若是弄不清楚,他是绝对不会甘心的。
“呵呵,小伙子,是问当年的事吧?你问吧”老人放下手中的扫帚,看了一眼任庸,似乎看穿了任庸的心思,“是的,老爷爷,据我所知,在南京大屠杀中,死去的大多数是普通民众,我想知道为何在日军的屠杀中,当时的民众反抗的却很少呢?”见老人望向他的目光很是坦然,任庸放下心头的歉意,说出了一个萦绕心头已久的问题,为什么面对死亡民众却不反抗呢?究竟是日军太残暴,还是民众太软弱,若是后者,那又是什么原因让民众在面对死亡时,仍是不知所措,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被日军杀掉?
老人听到这个问题,脸色微微一变,眼中闪过一丝悲痛,但却仍是坚定的说道:“小伙子,关于这个问题,估计很少有人能回答出来,在今天存世的南京大屠杀的史料中,无论是记者报道,还是影视纪录片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