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的试探结束后,双方不在言语,陷入沉默当中,都在想着下边该如何进展。
“好吧,这些咱就先不说了,既然是商量合作的,那就谈谈各自对《国难日》的票房预期吧!有了这个基础,下边咱才好进行”华总率先开口,打破了房间里的沉默氛围,电影的了解告一段落,他想知道双方在电影票房上的预期差值有多大,这是下边进行谈判的基础。
“我们做过《国难日》的市场调查,和其他的贺岁大片也进行过对比,然后根据国内电影市场的走向以及各大电影公司安排的电影上映计划,多方面考虑,预测《国难日》的最终票房为七到八亿之间,这是综合后进行的保守估计!”一直没有说话的曹洪欣将带来的资料袋打开,拿出一份票房预测报告,简单的说了几句,就将报告递给了华总。
电影票房的预测一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因为各方对于电影票房的预测都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进行综合考虑的,制片方将制作费用和宣传费用一力承担,当然对于电影票房的预期要高一些,而电影院线集团需要考虑各地的电影消费水平,以及当地的电影院影片安排,至于电影院的老板则需要考虑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以及对于不同电影的接受程度。
在来之前,任庸等人就根据影片的制作模式,以及在宣传中反馈上来的观众期待程度,将电影票房预测为七个多亿,这还是因为北方的大部分城市都有好几家电影院,银幕分布密集,市场开发非常成熟,这也是任庸找到华总进行合作的根本原因,否则当初张庆生带他见过不少的电影院线的地方负责人,何必找华总呢。
选择和华总合作,不但是因为华东片区的电影院线凝聚力比较强,观众已经养成了进电影院看电影的习惯,消费水平相对高一些外,还考虑了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北方电影院线所辖范围在抗战中大都处于沦陷区,对于日军的暴行非常刻骨铭心,很容易引起受害者的共鸣,这能进一步提升上座率,当然这的确有发国难财的嫌疑,不过任庸早有准备,若是有人以此为借口进行攻击,那自己再抛出来进一步提升电影的知名度。
“阿庸,你不是说笑吧?”华总语气中带着浓浓的讽刺意味,年轻真是敢想啊,作为电影院线的地方负责人,他对于电影票房的预测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今年贺岁档上映的贺岁战争大片很多,在如此密集的时间里,电影票房很容易流失和分散,这很明显是一种僧多粥少的局面。不说任庸的《国难日》如何,七亿的票房就连宏丽的《中日之战》都不敢将话说满,毕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