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冷的早晨,一抹光亮迅速在天际放大,顿时,整个北京城醒了。
汽车轰鸣声,机械运转声,女人的尖声细语,男人的粗重嗓门,无数的响动交织成一束声波,射向天空,轰破厚厚的云层,泻下万丈金光,透着一股沁入心脾的暖意。
“吱呀“一声,门被拉开,一个胡子拉碴的男子走出,满脸的疲惫,浑身都透着一股酸腐味儿,似乎很久都没有换过衣服了,”终于完成了!“男子懒懒的舒了舒腰,望着正冉冉东升的红日,满身的疲惫顿时一扫而空。
“任导,效果还可以吧?”一个年龄稍微大点的青年男子跨门而出,满脸的疲倦却挡不住两眼冒出的光亮,精神头依然十足。“刘哥,叫我阿庸就行,别那么客气,咱又不是第一次合作,对你的能力,我还是非常信任的,更何况咱以后可就是合作伙伴了”,任庸摸摸脸上的胡子,有点扎手,日夜奋战了十天,才堪堪完成初步剪辑,也算不错了。
“呵呵,阿庸,你以后可算是我的老板了,不对你恭敬点,那可就没饭吃了。真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拍摄出新的电影,虽然我不知道这部电影的市场有多大,但是从我剪辑的过程中来看,制作非常精良,若不是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七十年了,我都认为这是真实记录下来的呢,说实话,我对于你如何拍摄的很感兴趣,这部电影的胶卷都有二十一公斤,其间出现的演员,战机,服装,可算是耗资巨大啊,你是如何拍摄的?”刘杰对于这个问题很是执着,从一开始剪辑,他就问过任庸这个问题,但是任庸每次都是笑而不答,虽然他知道制作一部影片总有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但是这些胶卷总不能都是特技做出来的吧。
刘杰就是《一生的诺言》的剪辑师,上一次纪录片的剪辑均是他一手操作,剪辑出来的效果令人非常满意。所以这一次到北京后,任庸并没有前去拜访张庆生,而是通过张庆生的帮助,直接就找到了刘杰,明言要和他签订一份长期的合约,邀请刘杰作为任庸执导的电影作品的剪辑师,刘杰负责遵循任庸的意愿对电影进行剪辑,直到镜头符合任庸的意愿;而任庸为此支付一定的报酬,首付十万,并规定若影片上映后,以票房为基准,给予刘杰首付倍数不定的奖励,若是影片进入亿元俱乐部,则享受分成。
上次纪录片的剪辑,那是看着张庆生的面子上,毕竟两人同是京都影视大学的学生,在大学的时候可是室友,听闻张庆生提携新人,带着三分好奇前来,否则他一个国家一级剪辑师,怎么可能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呢。在和张庆生交流过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