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9月11日,菲律宾反抗军组织‘卡蒂普南’首领阿基努宣布:勇敢的反抗军在和美国远征军的战争中取得历史性胜利,打死打伤美军近万人。
美国军方内部统计,在菲律宾反抗武装的数次袭击中,士兵死亡人数达到了五千余人,失踪俘虏四百余人,物资损失超过三千万美元......
驻菲律宾美军在马尼拉的惨败,消息传到美国国内,顿时引起了巨大的反战浪潮。而西班牙和一些老牌殖民国家,则对此幸灾乐祸,面对新世界的崛起,旧世界的老大帝国巴不得美国人栽跟头。
这个时期的美国,虽然处在国力升,急欲扩张阶段,而在其对外政策,还是孤立主义盛行。普通民众根本看不到占领万里汪洋之外的太平洋岛国有什么好处。而开始在菲律宾殖民之后,为了建立统治秩序,不仅花费了近十亿美元的巨额资金,还损失了大量军队和各地反抗军战斗。
五年下来,美国人不仅没有在菲律宾挣到一毛钱,还陆续失去了几千名士兵,在这个贫穷落后的岛国,前期投入要收回来更是变得遥遥无期。
马尼拉惨败的消息,在有意无意的引导下,美国国内发出了一片质疑之声。
“让孩子们回家!”
“还我亲人!”
“要和平,而不是战争!”
而理智一些的人则在分析占领菲律宾以来的利弊得失,其中有一篇名为“不值得的战争”的文章引起了政经各界的关注。
“...美国政府历年来对菲律宾直接投资为2亿...”
“经济援助近六千万美元....”
“军费开支亿美元...”
....
作者肯尼迪以内行的角度罗列了占领菲律宾以来的所有支出项目,而美国的收入项目除了当地的一些水果罐头,木材,矿物等寥寥几项不过几百万千万美元产出的项目外,根本无法弥补巨额的支出。
他从商业的角度提出:
“不能再往注定要亏损的项目贴钱了!”
...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y动;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的危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作为一个完全资本主义的国家,美国的国家政策都是有其利益动机的,面对巨额亏损,有人主张孤注一掷,有人希望及时止损,当然还有很多人犹豫观望。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