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雇佣军团(第1页)

有钱,就不愁招不到人。

发展雇佣军,倒也是一个急速扩张的思路。

即便在后世,使用雇佣军也是迅速增强战争实力的有效方法。

前提是,要花钱。

而现在季风的状况就是:不差钱。

在后世战火纷飞的索马里,只要赏碗饭吃就有人卖命,在这个时代,赏碗饭吃照样有人卖命。就是按照廓尔喀雇佣兵的薪酬水准,就是招募百万佣兵每年也不过一两亿美元的支出,而一百万支步枪的成本,也就是一两千万美元。

当然招兵买马不是简单的算术题,管理,训练,后勤都不是只花钱就行,麻烦多多。

不过在资金充足的条件下,雇佣一批精锐佣兵作为骨干,再招大群炮灰和敌人换命倒是个不错的办法。

“雇佣军”,在英文里是“惟利是图者”的同义词,中国古语“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正是对这类人的生动描述。从古希腊时代开始,雇佣军就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以“战争”和“冒险”为职业出现在世界舞台。

到了19世纪初期,英国向外扩张时使用了大量的雇佣军。他们打仗时是军队,掠夺资源和进行商业合作时就以公司的面目出现。

冷战时期,美国在一些特殊的军事行动中也使用了雇佣军。1961年4月,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的1000多名雇佣军入侵猪湾,企图推翻卡斯特罗的革命政权。世纪70年代,利比亚总统卡扎菲在非洲、甚至从美国招募了一批雇佣军,组成伊斯兰军团,最多时达到1万人。

事实证明雇佣军是有战斗力的,而且,许多个世纪以来,雇佣军的战绩都相当出色。

雇佣军的战斗力强,价钱也不太昂贵,因此雇佣军作为“战争工具”大受欢迎。

雇佣军以个人或小团体为单位,策动政变、绑架、暗杀、劫掠财物,在人们心目当中的形象极坏,被称为“战争动物”。

雇佣军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种族,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为了钱而冒险,也有因为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而战的,还有厌倦了平静生活想寻求刺激的。

雇佣军是不顾国家民族利益和一切后果而受雇于任何国家或民族并为之作战的职业士兵。

从古罗马军队中的野蛮人到后殖民主义时期被流放到非洲的欧洲囚犯,雇佣兵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一群“要钱不要命”的乌合之众。在很多人的理解中,雇佣兵给其他人带来的只有死亡和痛苦,而促使他们打仗的惟一动机就是钱。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