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卖了四个月的烤肉串,张力的积蓄已经有三十一两白银了。比起刚开始起家时候的三两银子本钱来说,本钱已经翻了十倍多了。这手里的银子一多,张力就开始有新的想法了。毕竟这烤肉串的生意也只是一时之计,靠当初的三两银子本钱根本就做不了什么大生意。现在好了,本钱多了,这选择的机会也就多了。
带着银子,张力准备去昆明城走上一趟。毕竟昆明离十里铺不远,只有二十几里路。二十几里路程换算成公里的话也不过才十几公里而已,如果是在21世纪的时候不过只是十几分钟的车程。但现在可是在18世纪的大清朝,道路交通还是困扰老百姓出行的主要难题之一。
别看只有十几公里路程,但其中还有几段是山路,张力整整走了两个时辰才到达昆明城。两个时辰等于四个小时,这出门难的问题在古代就可想而知了。或许有人不禁要问了,走路慢不会骑马啊!张力这小子脑子看来不聪明嘛!
呵呵,大家可别忘了一点——古代一匹马的价值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虽然满族以前是游牧民族,蒙古、西藏、青海这些产马的主要地点都已经被满清一一给征服了。但马匹的短缺却是一个长久性的问题,或许这其中还有满清政府限制的原因在内吧。在江南地区,一匹普通的成年马就需要纹银五六十两银子,而一头健壮的耕牛价格不过才20两银子左右。而在云南地区,由于靠近川藏地区,马匹相对来说要便宜一些,但没有三四十两银子也不要指望买一匹成年马了。就算是一头小马驹,在云南地区也差不多等于一头牛的价格。这玩意可不是现在的张力所能承受的,只能指望以后了。
昆明是云南省的省城,因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所有有“春城”的美誉。站在18世纪的昆明城下,张力有着破多的感慨。那雄伟、庄严的城墙好像一眼望不到头,清砖构建的城墙有着这一时代显著的历史沉淀感。
(事实上此时的昆明城还不叫昆明城,大清官方的正式名称应该是云南城。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这里就直接用昆明城这个名字了。)
从有文字记载开始,昆明历代筑城均为土城,一直到明朝洪武年间才改筑砖城——云南府城。据记载,云南府城系洪武十五年(1382年)建,周围九里三分,“三百三十四步,共一千九百六十七丈”。“高二丈九尺二寸,向南。城共六门,上各有楼:南门日丽正,楼日近日(原名向明,清总督范承勋易今名);大东门日咸和,楼日殷春;小东门日敷泽,楼曰璧光;北门曰拱辰,楼曰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