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上午,柳氏飞机制造公司的安-225机库前聚集了一大批的媒体记者,机场上停了各国媒体的9架直升机,还有中国空军的8架歼7战机,苏联的两架伊尔-76的运输机,美国的C-5超级银河运输机,还有中国空军的4架救援直升机。
美国人这次明显是来比较大小的,并借口送柳风采购的装备,来实际看看安-225的具体表现的。
随后,柳风在临时搭起来的讲台上发表了讲话。
“欢迎各位来到我在中国的飞机工厂,参加安-225试飞机的出厂仪式,在说正式话题前,请允许我先说几份感谢词。”
“首先是感谢中国政府,他们能把自己设计的飞机图纸,卖给我并帮助我在中国建立工厂,然后提供了大量的相关技术人员,我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其次,我要感谢的是美国政府和苏联政府,在飞机制造上提供的大力帮助,并感谢他们派来的各类专家的帮忙。”
“最后我要感谢在这里工作了一年半的工作人员,正式在你们的努力下,这架飞机才得以变成现实,我在这里郑重的感谢你们。”
“安-225的制造成功,是集合了这个世界上多个国家的努力合作才产生的,这次合作是人类世界的一次合作典范,它将必然带来深远的影响。”
“好了,我知道你们都想看飞机,我就不多说废话了,现在让我们的飞机正式出场吧。”
随后,机库的大门打开,宽约50米的大门向两边打开,然后在外面很远地方的记者们,就深刻的感受到了安-225所带来的压迫感,那个黑呼呼的身影是那么的庞大。
一辆拖挂车把安-225拖出了机库,随着安-225的靠近,在靠近到50米内后,不由的产生的压迫感,使人开始向后退去。
然后在45米左右开始右转,单翼40多米长的机翼下面挂着3个巨大的发动机,整个机身没有进行任何涂装,银白色的抛光合金蒙皮,闪现着刺眼的阳光。
随后,柳风邀请了中美苏三方的代表正式走到讲台上,一起和即将试飞的中美苏试飞员合影留念。
然后工作人员开始撤离相关道具,这个时候有不少的记者都发现,机库里面在安-225飞机出来后,还有着一个巨大的身影,和安-225几乎一样。
这引起了记者们的兴趣,纷纷跑到柳风附近询问,柳风的回答也是很简单。
“当然还有呀,我们在开始的时候就有三架的,飞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