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为原料奔波(第1页)

刘向学昨天回省城去了,周益豪还特意去送了下,这让刘向学对周益豪更满意。这半个月2人相处的非常愉快,倒是像2个朋友一样。周益豪有时会问问外面的一些数学以外的问题,还和刘向学请教政策法规的事。

资金快见底了,必须把这些产品拿出去换原料和流动资金。这几天周益豪设计好了一个代销制度,也写好了代销合同。之所以用这个方式,一个可以更快推向市场,另外一个自己能掌握最大的利润以及产品的定位。不好的是资金不容易快速回收,这个就是用来做试验的,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人脉就可以推出其他的商品了。

上午给马月琴和方丽君发了工资,是徐素珍出面的。让她们下午回去帮家里先忙几天,到时再通知让她们来。

到城里,找到4个生意还不错的个体小店,另外还有2家摆地摊的,别小看摆地摊的。在97年前,和一位在北京认识的人聊起话题,他感叹以前的钱好挣,在96年他在北京摆地摊卖盘子,碗一些东西,一天起码300元的收入。而在周益豪所知道的一些现在的老板大多是从地摊上累积了第一桶金的。这时候的人比较贪眼前的便宜,可能是从那种环境中形成的性格吧,能够不用风险稳赚不赔的,虽然利润少了,但是安全啊。而且,那时到厂里拿货可不是现在这么简单,所以很容易就签订了6家销售点,按销售额的15%返点,每周送次货结次帐。每家店都只留100双,薄厚各50双,统一按7毛钱和一元钱的价格销售,不还价,也不准抬价。周益豪在合同里把这些方面定的非常严。

徐素珍说到百货商场问问,周益豪没有同意,反而跑到县里的2所高中的小卖部,把产品放在他们店里销售。现在的县城也不大,个体店也不多,所以摆了八个点就不摆了。周益豪在没有获得骑自行车的允许前,徐素珍就是送货员。把手上的袜子都放出去了,就开始和人打听起县里的纺纱厂和印染厂。

在县政府旁边的老干部活动中心,了解到一些情况,看看天有点暗了,只有明天才能去了。但是明天徐素珍就不能陪着了,她要上课。这个发现让周益豪老是希望快点把身高拔高。

想到自己还没有把身边其他的资源运用起来,就是自己的身高问题限制了他,即使想扮大人,也要这个先决条件啊。得想办法让他父亲带他到他们行政级别最高的亲戚家窜个门,前世也没怎么交往过,记得就是上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在父亲的带领下来过他舅公家2回,说实话,在所有的外甥中,余颜清对周厚德是最好的。可惜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