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眼光问题(第1页)

世上无绝人之路,走的人多了,自然成路。自从国内上半年的政策调整,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所谓“倒春寒”,赶跑了不少先富阶层。进入下半年,情况还是在延续,很多个体和先富阶层,有门路的,国外有联系的,还在纷纷外出。这些还在移民的,大部分是属于易富人群,经过国家的经济政策的改变机制,倒卖国家紧俏物资,战略物资,这些一夜暴富的人群,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周益豪在申州时,就反复叮嘱李守亘,除了联系演出场地外,必须注意这个省里的一些富裕阶层的动向,有机会,可以买下他们带不走的企业。周益豪现在的资产在滚雪球,在这个大好机会的前提下,周益豪肯定不会紧抓现金的,什么财不外露,而是希望有多少现金,最好就能转换为多少固定资产或企业技术等软件产品。

戴佳一个人是不可能在一个月里,就写出6个管理项目的提案的,周益豪还以为是她大学或研究生的时候就在思考这些问题,所以接到6个提案还是觉得能接受的。

不过被周益豪退回的3个提案中,有2个是组织出面让他给戴佳抓刀的所谓专家,在周益豪越来越显示他的先见和眼光的时候,这个专家就开始被冷藏,然后被扫到某个角落里迎接灰尘了。他没有想到,一次抓刀的机会,让他的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如果可能,他肯定不希望这么个吃力不讨好的行为,而周益豪也不知道,他随便否决的2个提案会毁了一个专家的前途,看来成为专家就不要随便给别人发表没有把握的东西。

戴佳自己的2个项目建议,也是一成一败,出自另一位专家抓刀的2个项目提案,非常吻合周益豪的发展思路,就让周益豪不免对戴佳高看几眼。就冲着她这2个关于电子产品的市场前景预测,以及怎么在发展中需要建立研发部门的提案,周益豪就觉得完全可以让戴佳来担任这个总经理的职位,甚至以后的集团总裁。

对于电子产品的走向,周益豪是最清楚不过的,感觉自己找到了一个知音,对于戴佳的不礼貌的行为也当做没有看到。而是希望她能发挥她的所长,快速成长,把华夏的电子类企业带出一个亮点来,这样也就在某个方面为国家做贡献,也就不会辜负这位因为其他原因,选择来到小县城发展的硕士生,还是个大美女,周益豪也能给她一个交代。

可惜,戴佳虽也有硕士学历,不过学的是关于情报收集、语言和适当的表演专业,没有她所谓的经济和企业管理硕士的文凭。当初,为了快速接近周益豪,出于对这个小孩的好奇,她才让组织出面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