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第1页)

村里的基建还在继续,周益豪规划下来的一些东西并没有随着周益豪的离开而停止下来。这个村本来就有不少人口,现在几乎就是一个小城市。甚至有些东西县城里还没有这里高档和正宗,至少这里的人均财富绝对比县城高。在这个小汽车还是很少见的时代,这里的村民已经普及了轿车,更向着奢侈方向发展。周益豪有一次开玩笑地跟胡建军和戴建国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全国能和我们村里一样的生活待遇,那么共同富裕就差不多了,要不,这些终究是骗骗人的玩意,让人甘心地等着共同富裕,结果是一辈子贫困到底,当信息的交流达到更加畅通的时候,很多人就会认识到原来自己上当了,所谓的共同富裕真的很遥远。“不努力怎么能致富。”戴建国批判着周益豪的不当言语。“是啊,我们用意识和规则来宣传告诉别人,你们不要着急,只要老实听话,就能过上好生活,结果发现不听话的人往往生活的更好,不知道这个怎么解释。”“这是他们会投机专营。”“那社会到底应该是老实听话才容易进步,还是大家努力钻营更容易带动社会的进步呢?”话可能有些小孩子气,却是很难讨论出结果的话题,胡建军和戴建国是不会在这样的话题中给出什么结论的。戴建国和胡建军送走了他们的领导后,晚上都没有回家,直接在周益豪这里休息。为了完成领导的任务,有些必要的程序都是需要的。周益豪被他们烦了很长时间,最后把谈判的任务都交给了他下面的人来负责才省心下来。躲在家里,怎么也要陪陪老爸老妈的,借口也很多,谁让这里的一些大人物给了周益豪一些压力呢。人有了钱,也有了门路,特别是跟周围的人比较有了很大的不同,为了彰显自己的能力和财富,显富就是一些人的选择。这个时候富起来的人还没有说准备都把财富转移到国外,能把财富转移出去的都是那些能通天的人物。不过刚从贫困出来的人,对于怎么显富却没有什么犹豫。攀比可能就是人性之一,多少人能逃出这个圈子。周益豪在这个方面也不会例外,有了钱,不去显摆,怎么能对得起辛苦挣来的钱。到了现在,周益豪的集团和资金储量可以说几乎能应付所有会出现的经营风险。风险是针对小企业来说的,对于有了财团规模的企业,只要领导层没有集体昏聩,就不可能跨掉,也许就是换个掌舵人而已,而会倒塌的庞然大物大多是因为上层把这个企业给啃光了。回来一趟,除了奢侈的招待和摆场外,周益豪家里还开始大摆宴席,只要是亲朋好友,或者慕名过来拜访都能得到很好的招待。周益豪的父母对于怎么花钱似乎比周益豪更加潇洒,连续一个星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