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回懵懵懂懂义豪无奈别别扭扭古今对话
“大嫂,我有一个同志受伤了,是想请求你们帮助的。”王义豪不厌其烦的又重复了一遍自己刚才的话,接着他指着身后的解放车说“这不是什么流牛木马,是汽车,是一种交通运输工具。”
尽管这名中年妇女并没有完全听懂王义豪的解释,但她从这个年轻“公人”的表情和动作上看没有丝毫的歹意,还有被这个“公人”称作汽车的“公驹”也十分的安静,看上去对人畜无害。
这个妇女放心了,她又慌忙的作了一个万福,热情的把王义豪让进破“雨伞”内,并请王义豪坐在正对着“门”的一块熊皮上歇歇脚。然后在火塘边上拿起了一个陶壶,用自己的衣襟擦了擦一个黑陶碗,在这个碗里给王义豪倒了一杯黑褐色的茶水,用双手捧着放在了王义豪的面前,低着头说:“公人,请慢慢享用。”
她转身对身后的几个孩子小声的说了些什么。这些孩子飞快的钻出了“房屋”,这个“大嫂”又向王义豪做了一个万福,说:“鄙妾给大人备饭去”随后,不等王义豪说话也钻出了破“雨伞”。
王义豪闭了一下眼睛,以适应了一下“房子”里的光线,然后睁开眼睛,仔细的打量着这间“房子”。他见过穷的家徒四壁的,但没见过这么穷的。这间“房子”与其说这是一间“房子”还不如说是一个留着“天窗”的窝棚。
后来王义豪才知道这个部落的人住的这种象一把扣在地上的雨伞一样的圆形尖顶房屋不叫窝棚,而是被称为“撮罗子”,也有人叫“西格勒柱”还有一个更好听名字叫“仙人柱”。
王义豪看到,这间“房子”建造的很简单,用20多根大约3米多长的剥去树皮的落叶松树杆,将一头削尖,形状很像“标枪”,让尖头朝上,汇集在一起,然后用树皮捆扎结实。松木杆的另一端则戳在地上,均匀地散布开来,形成一个高约3米,直径4米左右大圆圈伞形的窝棚,外面苫上桦树皮和兽皮做挡风御寒的围子,其中留下一个空隙挂着一块兽皮,作为进出的“门”。“房屋”的中间挖一个坑,在坑里生着火,用于烧水、做饭和取暖,“房子”的入口也就是“门”的右边放着一些兽皮和几个桦树皮桶等杂物,门的左边堆着一些胳膊粗的“木绊子”作为做饭取暖的燃料。对着门的半圆铺着一层茅草,茅草的上面铺着几张狍子皮和自己座位下的这张熊皮,算是床铺。房屋的尖顶处不围树皮或兽皮,留有一个直径大约一米多的空间,自然而然成了火塘排烟的通道和白天用于室内的采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