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回 马背豪情(第1页)

第54回马背豪情

对于今后这个部落如何发展,王义豪和赵大虎两个人也进行了设想,当然这种设想是建立在他们认识之上。

照比农耕的生产方式,游猎的生产方式是一种比较落后的生产方式,从社会的发展进程上看也必将被淘汰。其实王义豪想改变这个部落的生产方式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自己现在根本就无法带着这几十万发弹药和一个不能完全自理的残疾人四处游荡,必须要建立起一个相当稳定的环境,先解决自己的生存的问题,与这个商品流通还不发达的社会经济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发展起来。

王义豪看着坐在自己左边的伊尼萨和对面的伊安布素说:“伊大爷,伊大哥,找你们来是想和你们商量一下,我们部落今年是否结束这种四处游荡的生活,找一个地方先稳定下来。我们不但要会打猎,捕鱼,还有学会种地,种菜。盖房子,做生意。只有这样稳定下来,我们就可以让我们部落里的孩子坐下来学习,让我们部落的妇女,老人过上相对安定的生活,才能谋取今后进一步的发展。”

伊安布素对于王义豪的这个提议有些不屑一顾、马上回应道。“小王爷,我们这些契丹人是马上长大,四海为家,以打猎、放牧为生。一旦让我们定居下来,人就会懒惰下来,就象掉落在大染缸里,浸泡了几十年,就会磨平锐气,就会向大宋的汉人一样,安于现状,前怕狼后怕虎,舍不得房子,啥不得地,舍不得那些坛坛罐罐,为了这些身外之物,变的象一群夹尾巴狗一样,尙失血性、唯唯诺诺,那还叫契丹人?”

王义豪对这个在后来历史中消失了的契丹民族了解的不多,但他知道,这个民族最后的确象伊安布素所说的那样,在“稳定”下来以后的100余年的时间里,不但逐步的磨平锐气,失去了强悍的尚武精神,还在窝里斗中被他们所统治的少数女真人给杀的落花流水,以致导致整个民族在历史上消失。

从外表的长象上看绝大多数的契丹人和大多数的东北人没什么差异,对于“契丹”这个词代表什么,王义豪也曾问过伊尼萨巫师,据伊尼萨解释是“铁一样坚硬”之意。在与这个契丹部落的接触中,王义豪也的确的感觉到这个民族的铁一样坚硬性格和极强的尚武精神!

他能理解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四海为家,驰骋在千里的这种情结和文化。他们随着资源走,那个地方资源丰厚就上哪儿。他们以在北方草原、大漠,原始森林等恶劣自然环境的搏斗中所练就的强健的体魄和那顽健的肢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