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轩回到办公室,缓缓坐下。静静地回顾着课堂上活跃无比的学生,禁不住咧嘴笑了。
“小杨,这么高兴,看来课上得不错!”李诚侧着略微发福的身体看着杨文轩问。
“不是,”杨文轩谦虚地说,“我没上新课,只能算是准备课吧!”
“说来听听!”张志坚边走进办公室边提议。
陈老师也抬抬眼镜框,说:“对,说说吧!就当是咱们的教研活动。”
杨文轩不好再推辞,就把自己如何开展交流、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的过程清清楚楚详详细细的述说了一遍。在座的老师都不住地点头,对这个小青年与众不同的想法赞叹不已。连那个不时流露嫉妒的马静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理念真的过时了,没有注意到如今的孩子心理变化,只是以《教学参考》为至尊,从不敢有二心。
杨文轩说完,又考虑着学生是否能完成自己布置的预习作业。这一方面,他做的尤其大胆,把字词的处理、诗意的初步理解都变成了小小的习题,让学生自己完成。并且让学生把自己读诗是的疑惑记下来,打算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
不过,他的心里仍然很不平静。因为他的班级还没有完善的制度、没有可以信赖的班干部群体。他突发奇想:可不可以采用西方议会制来管理班级呢?有了这个想法,他就开始悄悄地策划开了,可以把班级按人数划分成小组,每一组定期选举,产生组长,管理组里的大小事务,然后再选出班长和其他的干部。这样,每个干部的任期都是固定的,不过干得好,可能连任,干不好的也有可能提前下台。这样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他们才是班级的主人。
杨文轩把自己的想法匆匆记到了记事本里,决定中午的时候和上官云商量商量,听听她的意见。
“小杨,学校的饭还吃得惯吗?”陈老师整理完了学生的资料,卸下眼镜儿揉着眼睛问。
杨文轩抬头看着陈老师答道:“吃得惯!挺好的!”
陈老师叹着气说:“真是年轻人呀!我不行了,吃一次两次还可以,时间一长,这胃就闹意见。”说着,又抬手揉着肩膀、脖子。
杨文轩说:“你们也有风华正茂的时候,都献给教育事业了!”
陈老师呵呵一笑,不再说话了,轻轻站起来,缓缓出了办公室。
张志坚挪过来,看着杨文轩说:“小杨,有时间咱哥儿俩喝一杯!”
“哟,这组长刚走就拉关系了!”赵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