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皇城。!。
琉璃灯亮着,杨浩的神色之间,带着疲惫。虽然有马周、戴胄,甚至还有凌敬等诸位大臣的辅助,可是刚刚平定下的中原,事情太多,这些事情虽多,但是辛苦之后,总有收获。而让杨浩感到忧心的,有两件事。
其一,就是襄阳的战局。
此刻,他的身边,凌敬坐在一旁。这个时代,虽然皇权森严,可是还没有后世,尤其是宋那般严谨,大臣或卧或坐,与皇帝商议大事,直到宋之后,才发生改变,变成站立。而且此时,只是杨浩与凌敬的闲谈,就显得轻松了许多。
“凌卿,依你之见,这襄阳何时能下?”杨浩问道。
凌敬就点头说道:“陛下,此番李君羡率洛阳降兵南下,那王弘烈知道洛阳已下,定然是兵无战心,若是兵无战心,襄阳旦夕可下。”
“可是,襄阳依汉水而建,取汉水护城,那护城河又宽又深,据说宽足有四五百步,能够在哪护城河之行驶战舰,虽有降兵,恐怕还是难攻啊!”杨浩说着。按道理,李君羡应该早就到了襄阳,如今数日过去了,尚未有任何消息。
“听说李渊已经撤回了夷陵的李孝恭,添兵攻打襄阳,要攻取襄阳,就要先击败李大亮这个掣肘。”杨浩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最近一些私事缠身,使得他的思绪受到了一定影响。
“李渊攻取了襄阳,才能制止我军南下,同时壮大实力,届时南下攻取江陵,就如探囊取物。因此在此刻,李渊攻打孤城襄阳,比攻打虽有内患但拥兵仍有十余万的萧铣就容易了许多。至少就目前而言,襄阳比起江陵,更为重要。”杨浩继续说着,沉默了片刻,话锋却是一转,说道:“只那王弘烈在两大势力之间,是守是降?”
“陛下,襄阳虽然坚固,可是如今情形却不能久守,恐怕王弘烈就会投效李渊。”凌敬分析着。
“不错,朕正是有此担心啊!”杨浩说着,叩着案几。在杨浩看来,在王世充已灭,大郑只余下襄阳一郡的情况下,李大亮的最好办法,不是攻打襄阳,而是联合。只是不知道,是王弘烈主动还是李大亮主动,只是,不管是谁主动,两军合作的可能性极大。而这,就对隋军不利。
“陛下,李尚因李孝恭退回巴东,故此循着汉水北,准备与刘兰成汇合,攻打襄阳!”凌敬说着。
“哦,二哥居然改走汉水。”杨浩闭眼,默默想了半响,叹口气道:“这一次,可是辛苦二哥了。”山河大势,杨浩虽然不清楚具体的布置,但是大致的走向,仍在脑海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