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自小陈派人照会各国大使和领事之后,各国的外交使节可谓是心中打翻了五味瓶。
一个个都在心中掂量:英国人出兵了,我们打还是不打呢。
德国大使梅地拉特是把算盘拨打好了,看。如今的清朝今非昔比,战争刚爆发,那边清朝就从容不迫的废除了英国在中国的各项特权。这下英军背后的银行家和投机资本算是尴尬了,天津的战事姑且不提。可战争的本身目的首先就发生了变化。
英国人本着无利不起早的精神,是想占更多的便宜,现在看来,他们已有的在华权益还未见得保的住呢。就算清朝战事失败,丢了天津,丢了北京。只要清朝的政权在,就可以集中全国的兵马钱粮对付英方。何况此时清朝皇帝威信如日中天,号召力远胜往日,英国人的日子不好过啊。
况且此时清朝和德国人那是打的火热啊,清朝的意思很明显,对德借款照还,学堂聘用的德国专家继续聘用。梅德拉特想着,这回就姑且看着吧,暂时我们是不趟这趟浑水,让英国的皇家海军去当炮灰去吧。
而日本人呢,三国干涉还辽,一直是日本人的一块心病,日本人和英国人也有矛盾。然而日本人在甲午海战之后积极备战,他们眼中最大的对手显然是俄国和中国,中国的崛起和强大对日本是没有任何好处的。而英国对沙俄南下危害到英国利益的担心远远超过了对日本的担心。英日的共同利益大于矛盾。
然而,此时英国人此时就想把日本人拉上他们的战车是很不现实的,在大西洋彼岸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皇还不能左右日本人的摇摆。日本领事和大使们装模作样的声援了一下英国,而张之洞也是装模作样的敷衍了一下日本人。
法国人在北京的两翼,旅顺和威海卫可是都没有军事基地。就是想掺和也是个根本的,而目前法国人还没有要参与的迹象。
可怜的英国佬,现在是孤军奋战啊,大部分国家都抱着你打的好,我就也捞一把;你完蛋了,大家撇撇嘴的态度在观望。
他们在观望,小陈可没闲着。他这回没有去参与前线指挥,他在忙着解决军队派系林立的问题。
第一个要拿下的部队叫甘军。小陈心中暗想,我不是崇祯帝,你董福祥也不是张献忠,我不解决你解决谁呀。
一支好军队首先说的是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意志,其次才是指挥艺术了,武器装备了等其他问题。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一会起义了,一会投降了,一会又去镇压起义了,怎么回事啊。
一个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