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小陈御驾亲征基本上算是取得了比较圆满的胜利,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第一次成建制的歼灭了列强的一个整编军。而在小陈干的漂亮的同时,被小陈从山西提拔起来的刘光才也是谱写了他军政兼通的传奇。
和小陈之前的喜欢多路铺开,进行声势浩大的变革不同,刘光才采用了低调发展的策略。他到任之后先是拿出官府的库存银请了福州布政司等闽浙两省的六品以上官员大吃了一顿。这使得闽浙两省一开始对这个空降来的总督的戒心大大下降了。而接下来,他开始干活了。
裁撤掉闽浙两省的厘金机构确实不好弄。刘光才使用了很艺术的手法,他进行了区别对待,所有的税厘局(各省的厘金机构的名称不一,福建的叫税厘局)的头头们都得到了优待,发遣散银不说,之前的俸禄还照发。而对于厘金机构的下层小吏,这个刘光才是大笔一挥,少的可怜的遣散银一发就彻底打发了。
看似复杂的问题就这样被刘光才轻松搞定。刘光才推行改革的条件远远不如小陈便利,小陈裁撤掉的那几个省的厘金局基本都是驻有小陈的嫡系部队的。比如山东驻防着第五作战师,(现在应该叫第五军了),河南驻防着鹰翼军,直隶驻防着第四军(前身是第四作战师),湖南则有陈宝箴一手练起来的部队。而刘光才一个空降过来的大员,带来的本部兵马只有数千人。贸然行动的话势必事倍功半,而现在这些税厘局的头头脑脑们已经指挥不动原来的部属了,至于将来嘛,谁规定他一定要长期发给这些头头脑脑们俸禄了?要是小陈知道刘光才的想法的话,肯定会说:真是一脑子农民式的狡猾。
而更让人惊奇的是遣散银根本就不是从官府的库银中拨出来的。这个刘大总督亲自去拜访了浙江有名的富豪大户张静江的家。那时张静江才二十三岁。双方(刘光才和张静江的父亲)相谈甚欢,最后刘光才断断续续的说自己要裁掉闽浙两省的税厘局,就是资金上暂时有点紧张。向张静江的父亲感叹要是朝廷不拨出专项银两的话自己裁撤税厘局的的计划又要搁置了。
张静江的父亲一听赶紧表示,需要的银两张家和庞家(张静江的外祖父家)一起包了。这搞掉税厘局对于大商人来说无异于天大的好事。就这样,刘光才不但顺利地不费一辆银子的完成了小陈下派的改革任务,还和南浔四象(江南家产超过百万两白银的大户人家称为“象”)之一的张家牵上了线。
而更加难得的是,刘光才一个陆军出身的将领,对海军异常地感兴趣。他在从军生涯中,多次看到外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