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金融搏杀和教务法案(第1页)

对德法的战争是小陈穿越后的第二次对外战争了,小陈现在直接面对不是杀气腾腾的德军士兵,而是财政危机。

战争的背后是钱粮的大量消耗,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目前朝廷中枢的财政压力极其大。由于进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且废除了封建社会两千年来的农业税,现在的农民是支持朝廷,拥护朝廷。可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当时清朝的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没了。旧的来源没了,有新的来源,那就是海关署重组后清朝的关税收入大大增加了。

可是现在关税收入的增加还仅限于山东和直隶的海关,而东南沿海的海关机构小陈是鞭长莫及。而有了新的财政来源的同时,对外赔款随着一次次战争也被抹掉了,比如这次对德开战后,小陈自然而然的废掉了以前对英战争时还承认的对德贷款部分。

以上的开支和收入加加减减,清朝还是有财政压力,因为小陈是要办事的啊,从组建航空研究所到创办京师大学堂,那个不是要大笔的开销啊。况且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在这种形势下,币制改革迫在眉睫。

小陈于是乎下令组建了中央铸币厂——也就是户部铸币厂,铸造银元。同时下令各地督抚不得私自开建铸币厂。新铸币厂建立前,直隶已经有了一个铸币厂。这样直隶就有了两个铸币厂,通过发行银元,货币的流通秩序得到稳定,同时小陈也有了新的收入来源——铸币税,也就是通过发行货币得到的收益。

小陈对铸币厂高度重视,原来的铸币厂和现在的铸币厂(那会好像还不叫铸币厂,好像是叫银元局之类的,为了大家理解方便,爱生活在这里统一用铸币厂指代),他对晚清政治经济军事的一系列混乱局面深恶痛绝,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如果不能完全最优化整合国内资源,就无法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小陈严令他所能控制的地区,严查地下钱庄,严禁民间私自铸币,严禁地方铸币。

同时在山东,直隶,湖南,河南这四省彻底禁绝外国银元。小陈拒绝承认外国银行铸造的银元的合法性。他要牢牢的把货币发行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此哪怕是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得罪个遍也在所不惜。

至此,小陈完全展示了自己的强势,同时也使国际政策通用和合纵连横完全没有了意义,因为小陈的根本目的是打造一个独立自主民族和谐的强大的中国,这和所有想要在中国捞油水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根本利益是完全冲突的。在国际上,英德法俄日结成了反华战线,誓把小陈的政权消灭。

这里好像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